分类: 散文随笔 |
日前一位年轻朋友用邮件发来一个故事:春节前一个大学生去火车站买回乡车票,被告知“卧铺、座位都没有了”,学生无奈道:“那站票总该有吧?”售票员道:“有倒是有,就是不能卖给你,因为我们已经公开承诺,决不让一个学生站着回家。”
这固然只是一个让人笑不出的笑话,不过一年一度的春运压力,的确给原本轻松喜庆的节日氛围,添上了一笔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和谐音。
不知道编故事的学生最后是否真的买到站票,即使买到,春运期间沙丁鱼罐头般拥挤的车厢,车厢里肮脏的环境,污浊的空气,混乱的秩序,都令人难以忍受,又不得不忍受。
更严重的是,受到各界更多照顾的学子绝非春运期间最弱势的群体,数以千万计遍布全国的民工,才是春运旅客的主流,也是受到春运最多折磨,却又往往最申诉无门的一群。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加入了进城务工的大军,对他们和他们留在故乡的亲人们而言,一年一度的新年团聚,既是难得的修整和享受,更是现实和经济的需要,可劳累一年的他们,此刻却要面对逢年必涨的票价,忍受漫长旅途中恶劣的乘车环境,甚至冒乘不上车、回不了家的风险。
春运是传统,是民俗,是社会现象,是每到岁末年初必然发生的一幕,对这必然发生的一幕,未雨绸缪,妥善应对,对政府社会也好,交通运输部门也罢,是义务,是责任,也是努力便可以做好的事情。但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是本已艰难的往来路途变得一年比一年更艰难,我们看到的是在突如其来大雪面前仓猝应对的几大枢纽车站,我们看到的是拥挤和混乱前,有关方面苍白的呼吁,无力的表态,和民工学子们疲惫的神情,无奈的面孔。难道对于这种年度性、规律性、可遇见性的旅客流量高峰,有关方面事前唯一想到的,就只是每逢此时必涨不误的票价么?
我们应该看到,由于种种原因,铁路客运方面近年来给旅客造成的不便绝不仅限于春运。接连几次的提速在便利城际交通的同时却在运行图上抹去了众多三等、四等小站,给广大小城镇、乡村旅客的出行带来了相当麻烦——这些小站的消失致使大量民工不得不集中在几个枢纽车站换乘中转,也人为增加了春运压力——;越来越多高档列车的开通,也伴随着大量普通列车的悄然消失,普通车一票难求,而票价高出几倍的高档车门可罗雀,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如果说,上述这一切,有些是社会进步所必然付出的阵痛代价,有些则原因复杂尚待磨和,那么,一年一度、往返相加不过二十天的春运期间,做一定的调整,以满足全社会的期待,应该是件容易得多的事情吧?
多从社会影响着想,多为广大旅客考虑,从一点一滴上把春运抓好,是全国人民的期待,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必须。春节已过,返程又至,莫要让辛苦一年的人们更添一份辛苦,更莫让原本漫长的旅途变得更加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