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非腹地的中国大院

(2006-02-24 02:54:43)
分类: 散文随笔

西非腹地的中国大院

 

深处西非内陆的马里首都巴马科有个中国人聚居地,人们习惯称之为中国大院。

其实大院并不大,只是紧邻中国使馆的一个普通院落罢了。

起初,这里是租来提供给那些需常驻此地、却又没有外交身份的“公派人员”,诸如文化交流人员、建筑公司和国营外贸公司办事处代表们居住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大约七八年罢,大院的住客彼此都知根知底,相互间几乎都是朋友,谁是干什么的,谁需要帮助或者能帮什么忙,院子里的人都知道。”某国营外贸公司翻译、已在大院里生活了六年的魏先生这样说。

中国国内社会结构的剧变也同样令万里之外的中国大院带来了剧变。首先是住客的剧增,上世纪九十年代,大院常客通常维持在50人左右,而目前院中住客常常达到两百以上,一般也有百人左右;其次是住客身份日益复杂,以前清一色“国家干部”的景象一去不复返,因私入境并通过种种关系入住大院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做小买卖的,有承包小工程的,甚至还有以非洲为跳板,企图移民欧洲的。

“这些人流品复杂,素质不一,让使馆方面觉得很头疼,以前使馆、经商处、文化处的各项活动,总要关照大院住客参加,现在却少了。”在某国营建筑公司工作的白老师感慨道。

不过民间出国比例的逐渐升高毕竟是大势所趋,这种变化也逐渐被绝大多数住客所接受和适应。由于因私出国者往往存在语言、社交和环境适应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得到可靠的帮助,求助于大院里的邻居们就成了他们最自然的选择;同样的,由于这些人都是私人身份,可以做“国家干部”们不便去做的事情,一些老住客们也渐渐开设与之合伙,或开饭馆,或做买卖,用其名义,给其帮助,坐享分红之利。

随着大院的越来越热闹,为院中住客们提供服务的场所也雨后春笋般增多。如今在大院里及其周围,有专为住客所开、纯正国内口味的中国餐厅,专理中国发型的理发师,全中文系统配置的网吧,甚至还有专为这些单身寂寞的出国人员提供特别服务的中国女性。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院已渐渐变得不适应来马华人的需要。“我们来这里是为了挣当地人的钱,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更快的融入当地社会,一直生活在大院的封闭环境里,会产生一种危险的依赖性和惰性,”曾住在大院、现已搬出的餐厅老板连先生说:“更何况,大院里的同胞们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国内常见的毛病,比如互相倾轧,比如赌博和酗酒等等。”

不但如此,由于官派人员的日益减少,和公私两派人员在个性、习惯等诸多方面的相互摩擦,新侨民从大院邻居们那里所能得到的帮助也有日趋减少的趋势。“我认识一个温州鞋商,他通过大院里一个公派人员的关系承租铺面,所出租金高出市面五成,这五成几乎都进了那个中间人的腰包,而且这些人往往很警惕,懂得随时阻止我们当地人和其主顾的直接沟通。”穆萨,一位经常载送大院住客去赌场的当地出租汽车司机这样讲道。也因为这些原因,许多有头脑的新来华人宁肯住在大院之外。

当然,中国大院的存在毕竟给相当多当地华人带来了不少方便,在可预见的将来,它仍会作为西非腹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继续存在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