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肆微喃:谌洪果思想录(四)
(2011-07-16 15:54:45)
标签:
杂谈 |
31基于永恒的渴望,人不仅追求私人之爱,还会追求那些更广阔的爱。在此意义上,人的爱的确是长阔高深的,延及一切,超越时空。可惜的是,朴素真挚的共同体之爱常常被煽动并附加了许多复杂因素,而在国家层面戛然而止。这一层面的爱既吞没扭曲了人们的个体之爱,也禁止或拒绝比国家更宽阔的普适之爱。
32爱总有令人感动赞叹之处,不过单单出于感动和赞叹去爱是肤浅的,也注定无法长久。爱是永生在此生的展开,它分享了永恒,意味着对人心的修复。经营爱就是活出永生。爱因此是神圣的,但它的首要标准却是谦卑。如果把爱作为自我行事的绝对准则,就会使追求爱的人活在恨中。再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
33降生与死亡标志着此生的起点和终点。活在这两点之间的人,试图用自由的力量对抗命运的力量,把自身从受造者的位置上升为主权者的位置。这一行动固然悲壮而伟大,却忘掉了对某种神秘而荣耀的力量的忠诚。可见的世界是不可见的世界的投影。遗忘这一事实,就既看不到自己的渺小,也看不到自己的伟大。
34如果你是上帝,如果你来造人,你将赋予人的最根本特质是什么呢?你不会让人成为纯粹的寄生者、绝对的顺服者或彻底的堕落者。这三者都非创造的意义所在,因为它们作为毁灭和败坏的力量,对全能者而言是最容易的事情。上帝的创造是一次美丽的建设,也是一场奇妙的冒险,因为他赋予人爱与自由的特质。
35思考的核心在于省察自我。一个人是否活出人的状态和尊严,关键就看其真诚面对内心的程度。思考对他者而言,是好奇、倾听、理解和接纳;思考对自我而言,却是敞开、探寻、亲近和建造。遗憾的是人们往往把思考当作自我迎合的证明和注解,以掩盖了内心的脆弱与干涸。他们怀疑一切,就是不敢怀疑自我。
36我们若不在今生今世去爱,去感受,去行动,就再也没有机会实践不朽的意义了。生命驻扎当下,永恒切入时间,真理进入处境,道化作肉身。永生的画卷此刻完成,另一世界的传言瞬间宣告。我们就活在这世代里,如同明光照耀。当时光不再死气沉沉,成为可质疑的问题化焦点,人就赋予历史情境开放而跃动的可能。
37有了人,静默而孤悬的宇宙顿时有了动感和活力,其广袤、壮观、和谐、对称的美感才有了意义。人像一个弃儿,被抛弃在空荡的世界,没有根基,漂泊无依,充满失落和恐惧;人又像一个宝贝,被接纳在美好的家园,得蒙怜悯、爱护和拯救,焕发无穷的光辉。神的荣耀彰显于天,人的心灵就在神爱中与世界相遇。
38人为什么对最重要的事情往往采取最轻率的态度呢?人为什么不能稍微放低自己的姿态,在虔诚的谦卑中看清本真的形象呢?人为什么不能稍微清理内心的前见,呼吸些新鲜的空气呢?人为什么不能稍微走出自我构建的体系,聆听一下圣言的声音呢?人为什么不能稍微收敛满腹的抱怨,静下来做点信心的功课呢?
39一个饥渴的人走在荒漠里,忽然看到一股甘泉,却不敢相信。他坐在水旁苦思冥想为什么泉水竟然在这里出现。为找到说服自己的理由和答案,这个人直到渴死,也没来得及喝上一口甘泉。许多灵魂干涸的人也是如此,他们宁愿为等待理由而消耗一生,也没勇气跨出信心的一跃,去抓住那最重要和最紧迫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