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肆微喃:谌洪果思想录(二)
(2011-07-11 18:08:16)
标签:
杂谈 |
11因为人的骄傲自大,所以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地暴露其内在的专制倾向和残暴本质。好在人还有另一种向往自由、公正、怜悯和尊严的本性。因此,当你看到那些主张平等自由的人常常表现出专断和居高临下的姿态时,请不要为此失望,更不必以此拒绝自由和平等。人是随时可能败坏的,所以自由才更显得珍贵。
12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行得正,不是自命为正,而是甘愿为正。如果知道事物的结局无力扭转,就放弃任何努力,那就真的被无力所征服了;如果知道人生的结局必有一死,就放弃好好活着,那就真的已经死了。人的挣扎和不屈不是为了延续生命或改变什么,而是因为这种挣扎和不屈本身就是人存在的根本理由。
13苏格拉底勇敢承认自己并不了解何谓善、智慧和永恒,却毫不犹豫地以生命为代价追求它们。他用确定不移的伦理行动表明善、智慧和永恒在个体身上的可能性。活在当下,不意味着及时行乐,而意味着从外在规定性中认清自我。有关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都必定从个体面对当下处境的姿态中得到答案。
14现状稍纵即逝,生的意义由此沦为如何不死,而非如何赴死。没有光明的人就成了现状的胜利者,这种胜利完全基于对光明的无限恐惧。光来到世间,世人不爱光倒爱黑暗。在黑暗中,没有痛感,没有堕落,没有羞耻,没有盼望。黑暗使人成为清醒的麻木者。人们宁愿活在别人的阴暗里,而不愿活在自己的光亮中。
15真善美原本合一,爱真者必爱善,爱智者必爱人,美丽的心灵也必是纯真善良的心灵。然而人一旦陷入某种价值观,便不愿走出观念的洞穴。人们放大了观念动摇带来的生存危机,却看不到拒绝观念更新所蕴藏的更大危险,看不到我们本可在生活层面上妥协共处,以至把本体论意义上的诸神斗争演变为生存论意义上的群魔乱舞。
16社会的裂痕无可挽回,不是由于热爱自由的人太多,而是由于平庸乏味的人盛行,使得社会缺乏起码的自信和包容。当一个社会扼杀了那些充满活力、创造力和爆发力的人,扼杀了那些生活世界无比丰富而内心无比柔软的人,当社会让人人都变得平面和顺服,这个社会也就丧失了唯一能引以为骄傲和自尊的东西。
17主张宽恕并非不承认和不尊重仇恨者真诚的愤怒情感。人不能在公义被践踏之时还无动于衷,那若不是糊涂,就是伪善。问题在于如何平伏创伤?如何以善胜恶?人不能被泛滥的情绪所征服,也不能被恨的牢笼所奴役。要伸张报应,就应找比报应更高的理由。宽恕不仅是对加害者的谅解,而且是对自己最好的关爱。
18作恶者被宽恕的前提:一是法治的正义得到捍卫,二是作恶者认清自身的罪和耻辱;三是作恶者行动上毫不回避自己该担当的罪责。作恶者绝不能怀着侥幸逃脱制裁的心态得到宽恕,而要明确认识到宽恕是在正义实现后白白领受的恩典。宽恕的意义在于:人的尊严和救赎是建立在后果伦理及责任伦理的基础上的。
19神爱罪人,但绝不爱罪。罪人得宽恕,乃是其被定罪,承认罪、承担罪。看不到神的公义,就看不到神的怜悯。罪人在罪里死,但在神的爱里复活。只看到罪,就把自己陷在罪中,把嗜血作为正当;只看到赦免,就使自己与痛感绝缘,把怜悯作为德行。公义和宽恕的基础,就是认识到人卑微而又宝贵的受造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