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上卖的是“寂寞”还是“噱头”?

标签:
噱头大晴天买家营销创意大学生教育 |
作者:朱方清
网友“又是大晴天”近日在淘宝网上开了一个“时间专卖店”,将不同时长的“寂寞”作为商品,明码标价。买家付钱后,实际上是购买了自己的时间,用来享受“寂寞”或自我“充实”。(据9月27日扬子晚报)
“又是大晴天”是兰州大学历史系的大四学生小魏,他的核心理念是“顾客花钱买自己的时间,因为时间是花钱买的,自然会更加珍惜”。小魏说,购买“寂寞”后,在约定的时间内,请买家停下工作,关掉手机,拔下电话线,退掉QQ和其他即时通讯软件。一个人独处,用心体会寂寞,让紧绷的神经得到舒缓,让疲惫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他推出的新产品“充实”,即买家在约定时间内选择合适的内容让自己充实起来,比如学习、进行人际交往等。
“寂寞”的价格为1元/小时,“充实”的价格为1元/天。小魏称,目前他已达成8笔交易。一名买家表示,自己并不是因为好玩或好奇,而是“读懂什么是寂寞,就知道为何去买寂寞”。也有网友质疑小店的未来,小魏表示,盈利不是目的,他希望以这种方式提醒大家思考生活,享受人生乐趣。
这位大学生创业的热情是好的。但放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悖论不说,单看出售“寂寞”的这一整套“创意”和模式,便可预测其不大乐观的前景。
推敲小魏设定的核心经营理念,“顾客花钱买自己的时间,因为时间是花钱买的,自然会更加珍惜”。我想,成天忙得脚打后脑勺者是决不会买的,因为他一天恨不能当两天用,哪有闲情来消费“寂寞”。另一类时间相对宽裕者,果真愿意通过掏钱来“读懂什么是寂寞”,然后学会“更加珍惜”和“享受人生乐趣”吗?恐怕未必。因为人生的寂寞或乐趣,是包括了生理与心理、外因与内因等复杂因素在内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想实现其平衡协调,主要仰仗于本人心态的调整。想用金钱购买的方式使二者良性转换,不仅背离了人的精神属性,显然也缺乏操作性,基本可称之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另一方面,“时间专卖店”没有实体服务,没有标准可循,不符合产品运营的基本规律。说它只是一个超级“营销概念”可能更准确,性质跟早年前有人出售月球土地颇为相似,其生命力也就可想而知。说白了,这种网上叫卖时间的方式更像一个“噱头”,缺乏比较科学的市场依据与实践基础,注定走不多远。
一个好的产品设计或营销创意,的确容易见奇效。但如果一味迷信“金点子”,甚至热衷于玩“噱头”,则往往容易让人走弯路,瞎折腾。大学生创业,在注重创新的同时还是应多结合实际,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