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在穿山越岭的另一边,我在孤独的路上,没有尽头……”这是齐秦的歌词。用在最近的自己身上,似乎贴切。
改小说,改剧本,工作,生活,情感……忙碌,却似乎忙而无功。比之鲁院单纯美丽的只有文学的幸福时光,我们已经耻于谈论眼下的种种情状---如此无奈又如此沮丧。花儿在哪里?鲁院的4个月呢?
恍如梦境。
想写一部这样的小说:
1,现实生活片段的插入;
2,一男一女(貌似哲学家)的高谈阔论;
3,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
4,一场无疾而终的爱情;
四条线索穿插前进。主题呢?主题……主题是小说最终呈现的,不是我现在要给出的。这有本质区别。
记得我们在鲁院的宏愿--但愿它不会成为包袱。现实的包袱确是,我们希望情感的完满,终究可能是自己对现实的种种抱怨,希望如果建立在某一个人或事身上,终将不是我们期盼的结果。我们需要真诚地面对自身。明白我们要什么,要写什么,该如何处置自己的孤独---它给了我们多大的内省资源和面对困境的勇气!
如果写作可以沿着自己由衷喜欢的方向决不妥协地伸展,我们会抵达自己瞭望的彼岸吗?我相信会的。至少,这是诚实的写作。
还想写一部剧本。舞台剧。《绑架》,讲述一个男人绑架一个女人,两人开始在一幢废弃的破楼里谈恋爱,交心,成为知己,互相欣赏又互相怨恨,彼此需要又处处提防……在第三幕时,女的一度想谋杀了男人。在漫长的第四幕之后,他们分开了,赫然发现对方或许才是自己真正爱上了的那个唯一正确的家伙。
这话剧,有点意思!
看出来了吧,基本上和上面那部小说构思差不多。其实,用话剧的形式写出来显然更靠谱。
一部好的小说犹如好的女人,需要我们认真、耐心的追逐和珍惜!!
既然一段美妙的梦幻时光已经结束,我们就该勇敢地面对世界,哪怕我们骑着一匹瘦马,握着一杆烂矛。
认认真真地生活。管它将来如何,现实如何,对方如何,爱人如何。它们都是写作的真正动力和关键。我们永远在生活之中。何必跑到沙漠里和冰川里“体验生活”?
就这样。
一点点感想,而已。
9月
6日。鲁院毕业整整60天。以资纪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