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视点•影评)《白鹿原》:被糟蹋的“名著”?

(2012-09-18 16:02:45)
标签:

杂谈

(文化视点•影评)《白鹿原》:被糟蹋的“名著”?

    新华社昆明9月18日电(记者 陈鹏) 王全安的大片《白鹿原》千呼万唤始出来,但观众口碑并不好:陈忠实拿下茅盾文学奖的“名著”被糟蹋了,佳作难觅的中国电影队伍中又多了一部惨兮兮的改编名著。
    和小说不同,电影《白鹿原》限于时间和篇幅,只能围绕几个关键角色展开,因此熟知小说的观众显然对删除了朱先生、白灵等重要人物的电影不太适应;但电影自有电影的方式,田小娥,这个原本没那么重要却极为妖媚的女人走上前台,成为王全安极力铺排的主角,围着她转的黑娃、鹿子霖、白孝文顺理成章地获得更多空间,而白嘉轩这位真正的男一号不得不退居二线。
    于是,电影更像在专心讲述田小娥及其情史,王全安试图通过一个卑微的外乡女子无法摆脱的悲剧宿命折射整个白鹿原的历史变迁,但观众或将据此反驳:一部过度聚焦田小娥的大片是否距离小说的“史诗感”相去甚远?好吧,即便电影仅仅局限在几个有限的人物身上,也应该凸显小说蕴藉的对于历史、家国、中国传统、民族特性的诸多复杂感受,但在王全安的镜头下,过于迟缓的叙事节奏就像黄土高原上稀薄的空气,把很多饱满而惨烈的韵味、丰富和扎实的情节过滤或遗漏了,留给观众的回味既淡薄又空洞;尤其结尾,电影竟在1938年日寇飞机来袭时戛然而止,完全省略了原著中黑娃返乡、被重新振作的白孝文枪决、白嘉轩变盲等惊心动魄的段落。
    是剪辑的问题吗?据说《白鹿原》最初版本达220分钟,在国内院线公映的却只有155分钟。大幅度裁剪导致很多镜头跳跃很大、不合逻辑、缺乏美感,甚至经常性“虚焦”,这大大增加了观众理解电影的难度。不过,155分钟的长度已堪容纳任何一部大片,王全安却未能拿出足以匹配的内容,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表演方面,张雨绮饰演的田小娥中规中矩;张丰毅饰演的白嘉轩、段奕宏扮演的黑娃都不错,吴刚扮演的鹿子霖稍显奸猾……他们尽力了,却似乎仍有极大的发挥空间。
    改编自优秀文学作品的优秀电影并不鲜见,好莱坞有《日瓦戈医生》、《战地钟声》、《飘》等等,张艺谋也一度将苏童的《妻妾成群》、刘恒的《伏羲伏羲》、余华的《活着》改编成优秀的电影,至今依然是炫目的杰作;从中外优秀改编电影中不难发现那些恒定的东西:对原著的高度忠实或提升创造、深邃激烈的情感表达、对人物心灵的深入探究、对镜头语言的高度重视……《白鹿原》却多少让人有些失望,至少,在这个删节版本中,我们没看到它直追史诗的雄心,一切都显得浮泛和单薄,好像仅仅为了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
     把文学名著改编成电影的确很难,《白鹿原》这样的作品尤其难,可是,“难改编”不该成为借口,相反,应该成为拍出杰作的勃勃野心。(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