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没有宝湘配:略谈黛玉宝钗湘云袭人之看不上贾宝玉

(2015-05-27 12:10:39)
标签:

杂谈

标题有标题党的嫌疑,不过本人本来就是标题党的祖宗……
话说正文如下……


一、湘云袭人妒黛玉

正因为黛玉没来之前湘云跟着贾母过活,所以史湘云对林黛玉的醋妒非同一般。这会儿成年了,定亲了,翅膀硬了,敢于在怡红院打抱不平了。【史湘云冷笑道:“前儿我听见把我做的扇套子拿着和人家比,赌气又铰了。我早就听见了,你还瞒我。这会子又叫我做,我成了你们的奴才了。”】这自然是黛玉的不是。袭人假装不知此事,湘云却从哪里知道?难道是宝钗告诉她(看来肯定是这样了)?

湘云闲谈绛纹石,引出湘云眼里的林黛玉。【湘云笑道:“我只当是林姐姐给你的,原来是宝钗姐姐给了你。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提这个便怎么?我知道你的心病,恐怕你的林妹妹听见,又怪嗔我赞了宝姐姐。可是为这个不是?”袭人在旁嗤的一笑,说道:“云姑娘,你如今大了,越发心直口快了。”】湘云说中袭人心思,袭人也并不怕宝玉生气,袭人也有真性情。袭人顺便还批评了林黛玉女红针黹的欠缺,【袭人道:“他可不作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可发一笑。

显然袭人已经料定宝玉将来的妻子必是黛玉,是以略有此醋妒不平发作出来,以显示自己的重要性。所谓婢学夫人、野人献曝,大概就是这样的类比。袭人是个好婢女,因这勤劳、善良、宽厚,体贴的贤惠德性,才能获得王夫人的认可,才收住贾宝玉的心。袭人此刻跟了宝玉,自觉地位高了,至少跟湘云宝钗齐平,只是还比黛玉低着些儿。她自然羡慕林黛玉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会,既不那么能干、也不那么体贴,更谈不上什么贤惠,却把贾宝玉的心牢牢地拴在自己身上。袭人以自己的好女人标准去套林黛玉,怎么也套不上。而且跟其他的主子姑娘相比,林黛玉既不像湘云那般勤奋上进,也不像宝钗那么谦逊和气。比上不足,比下也不足,可是宝玉还这么喜欢她,袭人不服气,却也无奈,她自己觉得宝玉不识女人,这点见识当然是袭人的可笑处。

史湘云贾探春是看不上宝玉的情痴情种婆婆妈妈的,“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湘云从小到大没看到宝玉改过毛病,袭人也没看到。袭人一直是希望贾宝玉改过的,奈何从约法三章起,贾宝玉就一直没有改的意思。从挨打直到第七十一回,尚有这样一段。【尤氏道:“谁都像你,真是一心无挂碍,只知道和姊妹们顽笑,饿了吃,困了睡,再过几年,不过还是这样,一点后事也不虑。”宝玉笑道:“我能够和姊妹们过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么后事不后事。”李纨等都笑道:“这可又是胡说。就算你是个没出息的,终老在这里,难道他姊妹们都不出门的?”尤氏笑道:“怨不得人都说他是假长了一个胎子,究竟是个又傻又呆的。”宝玉笑道:“人事莫定,知道谁死谁活。倘或我在今日明日,今年明年死了,也算是遂心一辈子了。”】这就是贾宝玉给袭人的答案!

二、宝钗湘云爱正途
袭人无奈,湘云可不那么无奈,毕竟她觉得自己跟林黛玉更平等些,她可以较个劲。湘云以前就说过林黛玉“小性儿,行动爱恼人,会辖治(贾宝玉)”(第二十二回),对袭人对宝玉份中平常,至少不如她还给宝玉做鞋子做扇套,湘云不服气宝哥哥为何喜欢林姐姐这样一个人?湘云看林黛玉如此,作者便用湘云之口替读者去问贾宝玉,林妹妹有何可爱。

湘云虽不如意,但订婚后大概也是她心满意足的时候,不禁气势大增,控制欲高涨。先向袭人批评了林黛玉,然后又长篇大套来教育宝玉。请看:【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作者好狡猾。这一段明明处处都在赞宝钗、赞湘云、赞袭人,笔头一转,却批倒湘云、宝钗,顺势写出了宝玉不爱宝钗、湘云的根本原因,笔力如飞瀑三千,势不可挡。也明见将来宝玉无法和宝钗、湘云共同生活,是以钗嫁即为守寡,宝玉出家后更不可能为湘云还俗,遑论宝湘配呢。作者善于大煞风景处,比比皆是,处处不放过,此处亦然。贾宝玉并不爱这被禄蠹之气污染了的闺阁儿女,是以宝钗跟宝玉现在没有恋情,将来也不可能有婚姻;他跟湘云也不可能走到一起去。——说实话,笔者常常思忖:周汝昌从哪里看出望夫成龙的史湘云是个好老婆呢?

三、宝玉不是好对象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结束的时候,宝玉一直都没有成长起来,既没有成熟,也没有发育出男人应有的责任感,这是作者深自忏悔悔恨的地方。第六十二回,林黛玉对贾宝玉说:“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就说再家大业大,这样坐吃山空,虚耗钱粮,后面肯定接不住。果然,盛极而衰,马上就有家务的整顿,发配人出去减少人口消耗,甚而至于大观园一花一木都要变成钱才好。当时贾宝玉怎么回答林黛玉的?他说:“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书上写黛玉听了,转身就往厅上寻宝钗说笑去了,为啥黛玉转身离开?我们假设这时候林黛玉已经看到贾府的问题,她跟宝玉谈谈,宝玉是这个认识这个态度,她心理作何感想?她本来是极聪明的人,话不投机,她还能说什么呢?

后面第七十一回,宝玉与尤氏对话:尤氏道:“谁都像你,真是一心无挂碍,只知道和姐妹们玩笑,饿了吃,困了睡,再过几年,不过还是这样,一点后事也不虑。”宝玉笑道:“我能够和姐妹们过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么后事不后事。”这一段对话是十分惊人的。这说明大家都已经注意到形势的恶化和发展,而宝玉的性情行为仍旧毫无变化,仍旧像多年前一样,一点后事不虑,没有危机感,也没有责任感,简直像个傻子!这当然是令人叹息的,也令人忧虑。当时肯定有不少人看到了贾府的经济危机,宝玉和林黛玉的婚姻危机,但就是他自己看不到。到第七十八回晴雯死后,宝玉访黛玉不遇,心里还想着:“不如还是和袭人厮混,再与黛玉相伴。只这两三个人,只怕还是同死同归。”他的心思还是很理想的,很美好的,还可以过好日子,跟袭人那样忠心的侍妾,黛玉那样的佳人相对。但是用小说的跌宕之法一推论,我们就知道,将来不仅花袭人离开了他,就是林黛玉,也不得不离开他了。他保不住金钏儿和晴雯,也绝对保不住袭人和林黛玉的。

袭人是明写,黛玉的结局是暗写。袭人别嫁而去,黛玉的结局也是悲剧因为宝玉不成器,黛玉被指婚给看上去更有前途的贾环(木石后盟)。某种意义上,虽然有外力的推动,但袭人别嫁和黛玉之死都是宝玉一手造成的,因为别嫁和夭逝的内因,都是因为宝玉的不成器和不靠谱。

四、宝玉加贾环才是完美的婚姻对象(找骂的终于来了)

所谓“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是职业女性还是家庭妇女,对于人生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找到终身的依靠。这是造物的安排,也是人类发展赋予女性的智慧。这并不是女性的短板,而那个社会和时代不合理的地方,就在于不仅限制男人的发展,还限制女性自我选择的权利,禁止女性自我主张,使女性像小动物小玩偶一样,不得不在生存上依附男人,心理上依赖男人,精神上自我矮化,并且从社会属性上来说,彻底变成了男人的附属品,生命价值只有依靠男人来实现。

所以自古以来,选择一个好男人成了女性的中心思想,并因此衍生出许多男女之间不得已的兵法,控制与反控制的手段。既然是男权社会,男人在这种不公平的限制中占了上风,处于支配、控制地位,自然不自觉地成了道德上的高等人,尽情使用和享受这一不公平的男性特权。女性要找到一个既同情女性、又尊重女性,又能给予女性平等幸福感觉的男人,那肯定是跟恐龙一样,少之又少。一般情况下的婚姻或家庭之内,女性自然是毫无尊严和地位可言。更严重的,是把女性当成被养活的动物,可以生产社会价值的私有财产,连身体都不能自由支配,生命也可以轻易地被剥夺。

被动选择的男人总是不如意的。而对于这不如意,女性却没有半点出路办法。就算王熙凤那么大的本事,依然在感情上对贾琏没有约束力,在经济上管不住贾琏,在生活上必须依附家族,在伦理上被限制孤立。王熙凤之毒辣、强硬,都不能保证自己稳定的家庭生活和个人幸福。王熙凤的巨大焦虑感和被遗弃的想象压倒一切,成了一个被嫉妒心驱使的手段毒辣的女人。而同样的,王夫人、赵姨娘,无不面临着这种焦虑的压迫,导致了严重的竞争矛盾、心理变态、人格扭曲。

而贾宝玉却没有这样的问题。贾宝玉一方面被自己的优雅情味、独特思考所养成,本质上是一个怜香惜玉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在两性感情上有道德的男子;这里就不说什么外貌控了,贾府里面没有丑类,宝玉贾环都是美貌的男子。薛宝钗的闺训当然是男子为一身之主,同是她又有“女主内”的天然权威和能力。对宝钗来说,贾宝玉是一个好的婚姻对象,有道德、有情义,只要爱读书、有功名,那就更完美了;至于家庭,娶到薛宝钗这样的女子自然是男人的幸福。

但事实上,只有贾宝玉加贾环,才是女性心目中最完美的婚姻对象吧。袭人、宝钗、湘云都只看到了宝玉精神境界上精致高超的一面,闺阁情趣中精致的淘气,却没有看到他仕途经济上决然放弃的一面;她们幻想着他一方面重情重义,珍惜呵护女子,又能够像贾珠、贾环、贾兰那样热衷于功名,走上仕途经济的道路。她们妄想着谆谆训诫、时时调教可以改变贾宝玉,鞭策宝玉走上功名仕途,一方面使家庭有闺阁之乐,一方面在社会上有权有势,立于不败之地——此事古难全。

这些女子中只有林黛玉是清醒的,她深刻地领悟到宝玉与贾环精神气质的区别。只有她深知,要么获得贾宝玉的精神滋养,要么坠入贾环的庸常伧俗,熊掌与鱼不可兼得。秦可卿可以钗黛兼美,贾宝玉却绝不可能玉环双济——为什么男人不能做到有情有趣又有世俗成功,这是另一个话题,兹不赘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