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月春风度等闲

(2008-06-20 08:44:03)
标签:

爱在中国行

悠悠心曲

文化

分类: 悠悠心曲
                              秋月春风度等闲
                        ——读贾平凹《五十大话》
                                 常朔
    王国维曾说“散文易学而难工”,能经得起岁月淘洗的散文,乍看起来就象汉代陶器一样显得平淡,然而细细观赏,就会发觉陶器间的每一条纹理都蕴藏着一股惊人的力量,是能给人以心灵震憾的力量。质朴而清新,没有雕琢的痕迹透出高古和典雅。这样的散文愈读愈觉得余味绵长。
    贾平凹散文集《五十大话》伴我至夜半,便想起一个个形状各异的汉代陶瓶、陶罐。贾平凹此散文非彼散文也。请看贾平凹评说自己的“彼散文”和“此散文”,“那时注重文章的做法,而那些作法又是我通过学习别人的作法而成的,里边可能有漂亮的景物描写,但内涵是缺乏的,其中的一些看法也都是别人已经有过的看法,这是我后来不满意的。后来的散文,我的看法都是我在人生中的一些觉悟,所以我看重这些。”我读过不少贾平凹二、三十岁写的散文,感到美仑美奂,但是通过文字所表现出的思想质感却稍显单薄。如今,已过天命之年的贾平凹,惯看了中国文坛几十年的秋月春风,随着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渐渐有了那么一种“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的心境。这期间所创作出的散文,没有了故作出的风景中的诗意。看似散漫无章无法,其实却内敛积蓄着一股神气,所谓的骨子里尽有道数。也就是巴金所说的,最大的技巧就是没技巧。“老僧说家常话”里面的人生禅理值得去参悟一番。
    贾平凹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坛中最受争议的作家,爱他的人爱得要命,骂他的人骂得要死。在《大话五十》中他对毁誉表现出了一种常人也许不理解的从容:在40岁之后,你会明白人生的一生其它干不了几样事情,而且所干的事情都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还是平平常常着好,春天了看花开,秋来了就扫叶。好哇!看来贾平凹真的要追随王维而去了。
    读周作人、梁实秋、张爱玲的散文,你会觉得很清新,这是他们思想之溪的清新而澈明。也许散文中的智慧不是聪明,智慧是你人生阅历多了,能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觉悟出一些道理来。这些体会虽小,慢慢积累,你就能透彻人生,贯通世事。《五十大话》就是对生活中“一些小事”的所悟所感,一瓶一罐,一草一木,一石一丘以及俚俗小事都凝聚着贾平凹的智慧,五十岁的沧桑心语与故事都植根于这些细节中。其实,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生活中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个个细节的积聚。从贾平凹近几年的散文作品中,可以看到五十岁的他心境更趋平和,讲求生命的本真和自由自在。面对喧哗的尘世,他反而过得越加从容不迫,于平淡率真中透出美。
    文章开头说的陶瓶、陶罐在一些世俗人的眼中往往不屑一顾,大概是嫌它们丑陋、粗砺吧。然而它却蕴藏着原始纯朴之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大美能欣赏者不多,知音更少。我以为贾平凹的散文浑如汉代陶瓶、陶罐质拙而典雅,可以说这种气质在当代中国散文界是鲜见的。贾平凹在《五十大话》中经常引用《山海经》中混沌的故事,说混沌是没有五官的,有人要为它凿七窍,七窍是凿成了,混沌却死了。古老的中国哲学最讲究浑然,是混沌。如今我们把什么都越分越细,散文也概莫能外,因此渐渐失却了难得的磅礴之气。我们发觉《五十大话》中的散文渐渐走向浑然——浑然天成。散文中天人合一的氤氲气象也是贾平凹所极力追寻的。散文创作需要恬淡的心境,真正抛却浮躁,让散文多一些鲜活、清正之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