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感激河北的读者,将他的留言贴在这里

(2006-01-24 14:41:03)
想与老村一晤
胡林声
  作家老村在其随笔自传体《吾命如此》的封面上说了这样一段颇有个性的话语:“作为卖文为生的试验者,不指望舍施,不依靠国家,除了我向往的自由人格之外,似乎也有可能给文人挣一份面子。既然走出来了,就不必再回去。”此话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于是就卖下了这部书。
  我读老村《吾命如此》时,已是北风呼号寒冷的冬天。老村用真情酿成的锦绣文章,我读得很投入,主人翁变成了读者自己。读着书,听着窗外的风,手热了,足热了,心也热了起来。当读到下半部时,不知咋的,思想上竟产生了连接阅读老村长篇小说《骚土》的意念。随之知识分子的毛病都来了,想急切的寻找到老村,想急切的找老村对话。一时忘掉了周围的一切,寻找老村的心像着了魔。
    我一边用“百度”搜索,一边用电话查寻,有时还急得搓手跺脚,呼天唤地。心想找到了老村,就一定找到了《骚土》。好像自己就真达到了老村说的“真正的读书犹如吸毒,一旦没书便坐卧不宁”的境界似的。
  午饭后,又拿起了《吾命如此》斜躺在床上阅读,无意间瞥到版权页上编辑室的电话。这组数字号码,像一缕亮光照得我眼前一片灿烂。“拨,编辑大都是读书人,也大都是性情中人,是与读者同命相连的。”捱到上班时间,我冒味拨通了编辑室的电话,说来也巧,接电话的正是责任编辑郝宏丽老师。郝老师非常热情,话筒里传来:“你只要在新浪网的博客上贴上贴子,就可以和老村联系。”
    然而贴子贴上了,就是不见老村回答。三天过去了,仍毫无动静。都说“文如其人”,读着老村的美好文字,对这四个字却顿生疑惑。话虽这么说,我的手又不自觉地拨了郝老师的电话,进而询问老村的电话号码。这次她却说:“随便把个人的电话传给一个陌生人,是很不礼貌的。”我想也是,可自己却无奈到了极点。
   我索性躺在床上继续抚弄着老村的《吾命如此》,随意翻着已经阅读的书页,心里越发想寻到老村,问清哪里可买到他倾注了很多心血的《骚土》。躺久了又站起来,来往踱着步子,但寻找老村的点子还是挤不出来。这时电话铃响了,我像在大海中抓住了一根稻草,便跟人抢似的一手抓起了话筒。
  “是胡先生吗?”
  “是,是,我是胡林声。”声音像是被心跳顶出了喉咙。
  “我是老村。”
  “啊,你是老村?你是老村?”我机械地重复。
    这哪里是年近半百的老村的声音,明明像一位20多岁小伙子的歌声那般清脆动听。我放下话筒兀自站着,眼前依稀出现一座书的山峰……其实,我很早就知道了老村这个名字。他既不是时尚写手,也不是文坛宿将,他是一位视写作为自己生命的,写了很多作品的作家。我很仰慕他,并侈望与他一晤。你想,能与一位不拿国家一分钱俸禄的作家一起扯上半天时间的文学创作与文学走向,收获一定会更多的。 (约1100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