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骚土>>写作档案

(2006-01-21 21:14:00)
《骚土》档案
  1976年春,作者走出让他饱受煎熬和虐待的家乡——渭北黄土高原。从此一切的努力都是围绕着对黄土地的思考和写作,对它粘血带泪的爱和刻骨铭心的恨而展开。黄土地从此在作者的意识里不再是土地的本身,而是一个民族的身影。
  1983年写成中篇小说《饥饿王国的子孙》。从亲历的饥饿,探索对民族意识的影响。作品中的父母亲以及儿女姜姜和扁扁随后又都成为《骚土》中的重要人物。
  1984年写成中篇小说《狼崽》。开始将自己站立出了黄土地,决心要从灵魂上反叛它,成为它的不驯服的“野种”,文化意识上的“敌人”,即作品中的“狼崽”。主人公“斜眼狼”成为后来《骚土》中“悟透天地的人物”。
  1985年写成中篇小说《父亲》,即被作者自己称为“一个弑父杀母的现代神话”,作品以极其沉重压抑的笔调,试图从人性的角度,刻画了一个承担着传宗接代的“王子”,一个精神极度受虐的“哈姆雷特”。父亲刘黑烂和母亲针针,后来都是《骚土》的重要角色。
  1986年写成《乱伦之子》。从一个地主家族的兴衰,反思一个世纪以来,我们文化所受到的巨大撕裂和伤痛。作品中的地主邓连山和儿子有柱、孙子雷娃,成为《骚土》中的主人公。
  1987年写成《寻找烟锅》,有意识将自己摆进与当代文学对话的立场,对出现所谓的“寻根文学”进行反讽。再次叙述一个家族的兴衰,将这种衰落看成民族的巨大悲剧。小说《寻找烟锅》标志着作者已经找到自己文学的主体意识和语言构成。
  1989年夏,两年的苦苦思索,终于找到写作主题,开始《骚土》的写作。
  1990年写成《骚土》。同年冬月文稿寄《收获》,半年后退回。
  1991年春节借进京探亲机会,抱《骚土》稿出入于京城几家大的出版社,其中也冒险探访了个别著名的大作家,都没有结果。
  1992年10月为谋文学发展和《骚土》的出版,与妻一同离青调京,随即双双失业。
  1993年春月《骚土》稿交给《十月》,同时与“二渠道”书商接触。《十月》退稿。因生计已极端窘迫,无奈卖书稿于书商。是年冬,《骚土》在书商操作下出版。污秽的封面和大段的删节使《骚土》陷入不堪之境。作者看过样书后一下子跪倒在地上,痛哭失声,认为自己对不起文学,对不起黄土地,对不起家乡父老。但无论如何《骚土》的批判立场及生动原始的真实感还是感动了许多读者,并于次年与《白鹿原》、《废都》一起成为当年发行量最大的三部长篇小说。
  1994年有媒体批评《骚土》,认为是“淫秽”和“格调不高”的作品。是年冬月,中篇小说集《畸人》由华侨出版社出版。《畸人》是对《骚土》中人物的重点续写。有评论人著文评介说,“《畸人》的作者生动的文笔和精致的艺术才情,让文学界由对《骚土》的不屑,开始对这位文坛‘黑马’有所了解。”
  1995年春月,评论家白烨在《小说评论》上发表“老村之谜与《骚土》之隐”。文中称赞《骚土》是一部“严性正气”的书,是“当今小说创作之中,真正以乡土化的语言完成乡土性的题材的为数不多的一部特色之作。”首次有人对作者和《骚土》的遭遇鸣不平。
  1996年春节回渭北家乡探亲,被人当面侮辱说,“写黄书的人回来了!”回京后,又看到某国家级重要报刊上的文章,将作者列为国内制造“淫秽作品”的代表性人物。同年,顶着外在和内在的巨大压力,开始写作《骚土》的下部。
  1997年春,《骚土》下部以《嫽人》命名在作家出版社出版。有评论家称赞说,“它似乎意味着,一个被国内作家最为看重的权威出版机构对老村这样一个有着许多争议的边缘型作家的严肃认可。”
  1998年出版自传体随笔《生命的影子》,对个人的人生经历和《骚土》的写作出版过程进行全面反思与回顾。其后几年,一直努力与出版界联系,试图恢复《骚土》原貌重新出版。
  2003年冬月,在书海出版社的帮助下,被作者真正认可的《骚土》全本面世。置此,从1983年到2003年,经过20年的努力,作者以个人写作的方式,即不隶属于任何文学团体或国家单位,在极度严峻的精神和生存压力下,终于将完整的《骚土》呈现给了读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