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就业指导与考研规划 |
焦点三:大学生就业难 ≠ 人才过剩
[主持人]:网友“匆匆上路还是我”问:我们的教育投资和毕业情况什么时候才能成比例?
[嘉宾任占忠]:教育投资是两大块,一块是家庭投资,一块是国家投资,这样培养一个大学生要多少钱。应该说我们的教育投资的确是很高的,过去投资是国家,现在国家依然承担着主要部分。别看一个人教四五千,但还是没有国家投资的大。学校有基本建设,有大量的专项款,这部分都是国家投资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出来以后,能不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作用,能不能使自己学到的知识为社会做贡献,目前我觉得这种投入产出比之间真应该研究。学生到了岗位以后,你需要多长时间能够上岗?能够独当一面。在这方面我们适应期太长。到单位以后,由于没有实践,课堂上好多东西用不上,所以到了岗位上以后还要重复学习。除非你当老师,个教授怎么教我的,我整理好了再灌给学生。真正搞实际工作,比如说我是学统计学的,你真正到企业去或者一些政府机关去,你不学真干不了,甚至连一些最基础的都不清楚,因为书本东西跟实际的东西不一样。
[主持人]:网友匆匆上路还是我说,我们的教育投资与毕业的就业情况什么时候才能成比?解决就业不是靠谈出来的,而是要靠经济的持续增长、就业机会的增加,还有就是一个公平的求职环境!
[嘉宾任占忠]:对。比如说一个农村的孩子他如果没有在城市里找到工作,那就得回去,因为他要住、要吃,他回去以后更难找到工作,因为城里的工作岗位多,机会多。简单说,难在找到和他这个职位、和这个岗位相匹配、相适合的人,这种岗位个性的能力对人素质的要求,也就是说有一些特性的、个别的要求,而这种要求,学生的适应能力达不到。
[主持人]:网友NOPRO:大学生就业难是个老问题了,政府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是不是大学生真的多的没有安排了?
[嘉宾任占忠]:在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政府的职责,第一,制定一种让用人单位多接收毕业生的宽松政策,而这种政策是切实可行的,符合我们当前的实际情况的。政府主要是制定政策,制定有利于毕业生流向需要毕业生的这部分的单位和这些地区的相应政策,政府主要应该制定出这种政策来。就是把制约毕业生流向的因素,通过政策、通过规定给疏通。简单讲,就是疏通就业渠道,鼓励需要毕业生的单位制定出他们能够得到毕业生的政策。举个例子,现在有些中小型企业、偏远一些的企业或者名气不大的企业,有时候学生不愿意去,但即使有的是学生愿意去,在指标问题上、档案问题上或者是户口问题上,有时候不是说他们想要就能要得到。政府应该制定这种疏通渠道,就是让需要毕业生的单位在政策上能够要到人。
[嘉宾任占忠]:还有,就是规范和发展毕业生的市场。现在毕业生就业主要是市场导向,通过市场的渠道、市场的方式来促进,使毕业生就业。这样政府就有一个发展、支持、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问题,这是政府应该做的。制定政策、发展和规范市场。还有就是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如何适合社会需要,政府在这方面要进行宏观调控和导向。也就是说学生培养的人才应该适合社会需要,而不是说按照学校,我有多少老师和设备,脱离实际教学。
[主持人]:中小学是应试教育,但是现在大学里面也没有说完全适应社会需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格局。政府应该创造市场的机制来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还有一点,现在政府对一些国有部门有没有国有部门安排毕业生的指标分配呢?
[嘉宾任占忠]:没有。近年来,这种计划已经取消,不再给企业安排人才,而是企业按照自己的自主用人。
[主持人]:对一些国有部门或者政府事业单位,比如一些政府公务员部门,对他们也没有指标硬性安排吗?
[嘉宾任占忠]:对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这部分国家也没有毕业生的分配计划。国家机关有编制,你得按编制进人。如果是全额或者是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都有编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