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中的江南之冬——《江行初雪图》

标签:
江行初雪图图像 |
分类: 杂记 |
早就想为这幅画写一篇博文了,因为第一次看到这幅画时,那种江南地区冬天特有的潮湿阴冷的气息就印在我的脑子里,挥之不去。在上海即将迎来大降温天气的时刻,我觉得还是把这篇酝酿已久的博文写出来吧。同时也告慰一下我那一年多没更新的新浪博客。
《江行初雪图》,五代南唐时画院学生赵干的山水长卷画。上周在浙江桐乡的Let's
Talk活动中,我举了这幅画的例子,说明中国山水画并不都是现在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只有素淡、飘渺的美感,也同样有着可能触发你的毛孔,甚至引起痛觉的作品。这幅画前面的题签,有人说可能是李后主的字,但当时还在富贵的梦乡中没有醒来的李后主看这幅画是否能感到痛,我就不清楚了。
http://s3/mw690/001Arrcrzy77uWzVZLAa2&690
画的开头是一片芦苇荡,从芦苇的动势可以看出冷风的力量。两个纤夫拉着一艘小船,船的主人在船尾。纤夫们为了抵御寒冷,身体缩成一团。
画的开头是一片芦苇荡,从芦苇的动势可以看出冷风的力量。两个纤夫拉着一艘小船,船的主人在船尾。纤夫们为了抵御寒冷,身体缩成一团。
http://s2/mw690/001Arrcrzy77uX5Dd05f1&690
再冷的天,生计也要继续维系。河岸边几个孩子穿着单薄的衣衫走出窝棚,用尽洪荒之力压在杆子上以提起那被称为“罾”的方形渔网。旁边还有一个简直可以称为“衣不蔽体”的儿童,呆萌地与观画者对视。
再冷的天,生计也要继续维系。河岸边几个孩子穿着单薄的衣衫走出窝棚,用尽洪荒之力压在杆子上以提起那被称为“罾”的方形渔网。旁边还有一个简直可以称为“衣不蔽体”的儿童,呆萌地与观画者对视。
http://s3/mw690/001Arrcrzy77uZv7T4S22&690
远处两艘船如同幻境一般出现。近处的渔民们为了搬运罾而泅水,初雪的冬日水的刺骨严寒不难想象。为了捕鱼的便利,有些窝棚直接以支柱架起在水面上,其中老人的窝棚,门可以帮他挡一挡寒风,但对老人旁边那个孩子来说,窝棚的遮蔽作用只能说聊胜于无吧。
远处两艘船如同幻境一般出现。近处的渔民们为了搬运罾而泅水,初雪的冬日水的刺骨严寒不难想象。为了捕鱼的便利,有些窝棚直接以支柱架起在水面上,其中老人的窝棚,门可以帮他挡一挡寒风,但对老人旁边那个孩子来说,窝棚的遮蔽作用只能说聊胜于无吧。
http://s4/mw690/001Arrcrzy77uZWSERte3&690
相似的捕鱼方式不一定都发生在岸边或架于水上的窝棚里,也可以在船上。对于很多渔民来说,船可以是其主要的,甚至唯一的居所。
相似的捕鱼方式不一定都发生在岸边或架于水上的窝棚里,也可以在船上。对于很多渔民来说,船可以是其主要的,甚至唯一的居所。
http://s16/mw690/001Arrcrzy77v0bGxeDaf&690
在罾默默沉于水中的时候,窝棚里等待的人可以稍微放松一些,缩成一团来抵御寒冷。而水中编竹的栅栏也是捕鱼的用具,按唐代陆龟蒙的说法:“吴之沪渎是也”,也就是上海简称“沪”的由来。
在罾默默沉于水中的时候,窝棚里等待的人可以稍微放松一些,缩成一团来抵御寒冷。而水中编竹的栅栏也是捕鱼的用具,按唐代陆龟蒙的说法:“吴之沪渎是也”,也就是上海简称“沪”的由来。
http://s15/mw690/001Arrcrzy77v0NbieWde&690
几艘船在避风的位置休息,有的船上似乎已经开始做饭。而近处一辆独轮车,前后两人一推一拉,继续在江南寒冷的空气中行走。
几艘船在避风的位置休息,有的船上似乎已经开始做饭。而近处一辆独轮车,前后两人一推一拉,继续在江南寒冷的空气中行走。
上周在桐乡,我在提及这幅画后说,海德格尔引用荷尔德林的“诗意栖居”,流传过程中逐渐变成了轻飘飘的矫饰,却忘了荷尔德林的原诗在“诗意栖居”之前是“充满劳绩”。“诗与远方的田野”近乎无病呻吟,而直面生计的艰苦中的诗意,是多么凛冽的寒风都无法吹走的。
前一篇:9年后再谈建筑师与居住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