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城市生活,大家似乎变得越来越圆滑,强调的不再是个性,而是左右逢源,“吃得开”。但也有例外,比如我的朋友小林。早些年,他也是上班族,换了好几家单位,却总觉得不尽如人意,干脆辞职在家。因为喜欢书就开了一家小书店。书店虽小,却远近闻名。这皆因他爱书,也写文章,每天卖卖书、写写文章,日子过得简单,却幸福。
我曾帮他介绍过给一些古书做点校的事,可能是双方对点校的态度上有差异,事情最终没谈成。他说:“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事,他们不理解,不做也罢。”这样就失去了一些机会。这在我看来,真是有些惋惜。他倒觉得无所谓。
小林生活得自在,很少与外界来往,好似世外高人,笔会之类的活动也少参加,“无非是吃吃喝喝,太浪费时间了”。他说,与其把时间消耗在这些地方,倒不如好好读一篇文章要紧。并不是他不懂得应酬,而是他通过这种种现象,看出了在这个圈子里每个人的追求都不大一样罢了。
最近我跟小林喝茶聊天,每次都聊得很晚。他没有抱怨当下的出版环境,也没扯起这样那样的文坛八卦,在他看来,这都是身外之物。“只要有好东西在,早晚会被挖掘出来。”他的想法看上去有些
“不合时宜”,我知道周围有好几个文人,自费出几册书,就好像成了著名作家、诗人,不得了的大人物一样。其实,只是圈子里“著名”,外界压根儿没人晓得他的作品写的啥。
如果说这个时代到处充满了浮躁气,也还有像小林这样的实干家让人佩服:挣钱挣多少算多,养家糊口足矣,与其把时间浪费在不开心的事上,不如做点自己开心的事,岂不更好?
挣的是开心。这话看似简单,却又包含着些许生活哲理,倘若在日常生活中,忙来忙去也没开心可言,那损失的可能就不仅仅是心情,还有心态的平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