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名人舊居的尷尬
朱曉劍
近日,豐子愷研究會在微信上發佈了一則《告豐子愷藝術愛好者》的消息:“今天我們抱歉地通知大家,豐子愷舊居因受一樓部分鄰居百般阻撓不許遊客參觀,開放四年半之久的豐子愷舊居被迫暫時關閉……”消息一出,立時引發眾人的不解與惋惜。
去芜湖,慕名去參觀阿英藏書室,結果是沒有開門。名人舊居在當下作為文化名片所受到的重視,與以往相比是空前的,但更多的時候卻未必盡如人意,這背後的因素當然是多種原因造成的。
但究其原因是名人舊居固然可以是一個地方的文化名片,與其他能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相比,名人舊居既不能拉動GDP,又不能算作政績工程。這也許是名人舊居時常遭遇尷尬的可能。且以豐子愷舊居誠然有保護和傳承的價值,但在上海名人舊居林立的城市,一個名人舊居的關閉,可能被看做是“小概率”事件,但也未必是那麼回事。竊以為,名人舊居不應該成為市場(地方政府利益的核算)的奴隸,或許才能解決其尷尬的問題。
對名人舊居的認識不僅是有待提高,也還有一個弘揚問題。當我們到某一處名人舊居時,看到的只是一個外殼,忽略掉了舊居的內涵建設,可能就給人徒有其表之感。如何才能打造名人舊居這塊品牌,而不是“謝絕參觀”,其所需要的是對名人舊居的重視落到實處,挖掘、整理其資源和價值,開發與保護並重,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宣傳上。
近年來,台灣各地力推“名人舊居遊”,如因為張學良、三毛,新竹清泉成人文勝境,而在陽明山—外雙溪,幾乎可以說是名人舊居紮堆,由此挖掘出了名人故居的觀光價值。這種“溫故之旅”則讓我們能夠輕易走近歷史。保護名人舊居如果說不應該論名氣大小的話,那麼對名人舊居在當下的尷尬也應有更多的認知,畢竟它們帶來的是地方文化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