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朱晓剑
朱晓剑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121
  • 关注人气:4,0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节日的未来

(2014-10-16 08:07:06)
标签:

文化

节日

文化营销

艺术节

创意

分类: 文化创意专栏
■ 朱晓剑

  美术圈的大事最近就是全国美展,此外,还有创意周、艺术节、音乐节、文化周等活动每天在上演,看上去着实繁荣,热闹。这种种文化节日也被看作文化复兴的一种标志。

  文化活力意在推动地方文化向前发展,不管是采取怎样的路数,都应该有所创意、突破,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化圈里的自弹自唱,而是让更多的人走进文化、了解文化,这也是文化节日应有的涵义。比如在创意周上,可以让大众亲近不同的创意产品,而艺术节就更不用说了,倘若没有人参加,那就可能变成曲高和寡的“艺术”。

  文化节日时常被当成文化营销的手段。比如在成都,这样的文化节日就表现得充分,从最初的艺术双年展,到成都画派的推出,再到最近举行的成都创意设计周,其意除了打造地方文化品牌之外,也包含了城市营销,因此也收获了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都可以说是成功的典范。在其他城市也有这样的案例。

  不过,文化节日在形式上可能表现得各种各样,但其内在的动力就是要推动地方文化往前发展,是由此带来文化思维上的碰撞、沉淀,可我们也注意到一些文化节日并不是以此为目的,看上去就是走过场,只是对某种文化成就的吹捧、追认,当成地方文化营销的一种方式,这样的活动固然热闹,却与地方文化的未来并没多大的关系。

  有位艺术家曾将文化节日称之为“盛宴”、“狂欢”。在多数时候,可能我们在意的是文化节日有很“炫”的东西在,吸引眼球,就已成功。但从文化的发展逻辑上看,如果仅仅是满足于这种活动,而忽略掉了地方文化内在的发展规律,只是强调形式,就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合肥记
后一篇:公共知青沙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