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记
(2014-10-15 08:08:18)
标签:
合肥知青沙龙书店《醉酒》 |
分类: 这也是旅行 |
合肥记
一
诗人黄涌将合肥称为“二胖”,这并非是合肥很二或很胖。在我的老家临泉,说起合肥,倒不如郑州、上海、南京更有魅力一些。合肥作为安徽的首府,似乎常常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但因其是首府,聚集了安徽大量的文化精英。
我最先认识的是安徽大学的鲁燕,我们一起管理过天涯社区的天涯读书板块,一起编过《天涯读书周刊》。后来,偶然说起了不同城市的文化聚会。她说,合肥有一个公共知青沙龙。
二
我跟合肥发生关系的次数不算多,平时坐火车回故乡,安徽不过是旅途的一站,给无停留的可能。但在今年我却两次到了合肥。先是五月十日,好友王道在合肥举行新书《流动的斯文》活动。那是去年的苏州之行,两人约定合肥见。
今年五月十日下午,活动在卡夫卡书店进行。来的有好几位朋友,如黄涌、鲁燕、于继勇等等,店主小说家许多余也来了活动现场。那天晚上,与于继勇、常河、王道、黄涌、杨利军、鲁燕等一起小酌,几乎醉倒。
第二天,我与王道、杨利军等一起去看保罗口袋书店,时间不凑巧,书店刚好没开门,就在外面张望一回。而后几个人去名教寺,其地址在逍遥津公园附近了,张充和幼时常来的地方。
中午,与段海、陈劲松、于继勇、宫礼、常河、章玉政、王道、杨利军等诗友午餐。许多朋友是公共知青沙龙成员,大家喝酒聊天,很愉快。吃完饭后我即坐大巴车奔向安庆,一觉醒来已快到地方了。
三
八月份的某一天,于继勇兄说,我们计划搞一个安徽好文字嘉年华,时间大概是九月初。有时间一起玩吧。于是就答应了下来。
九月二十日一早,我就及早到了合肥。活动定在当天下午两点进行。其实,此时我对活动还没有完全的概念,无非是朋友们一起玩玩,也未必要上台发言之类的吧。
看过公共知青沙龙的年度聚会,也很好玩(旁观者看的话)。这种好玩是一种大家积极参与的结果。虽然在成都也有此类的聚会,但常常局限于某一些小圈子的聚会,更不要说成百的文化人聚集在一起了。
四
中午,就在纸的时代书店楼下吃饭。于继勇、章玉政两家人盛装出席,后来,北京来的电视人冯飞亦来了。大家聊天,我这这才知道他是合肥人,多年在外,对今天的合肥了解也有限(城市变化太大了)。
首届安徽好文字盛典暨公共知青沙龙八周年下午两点进行,首先是红地毯秀。在合肥的文化大咖们竞相登场。参加这样的活动还是第一次,提前通知说要正装出席,到了才发现没有带正装,只好勉强换了衣服出场。
蓝紫今天光彩照人。她正跟一些女友在合影。然后就介绍了一下,说实在的玩公共知青沙龙许久,但与其中的成员见过面的,还真不是太多。
红地毯秀开始,两人一组走过。可我还没搭档,赵晓璃老师刚好与人搭档,两个女生不太好,就分散开来,如此,我才能与赵老师搭档。俩人然后就观摩前排走红地毯的动作、姿态,就确定了下行走的风格。
我拿着赵老师的包包,一同走上红地毯。她说,咱们走慢一点。因前面有人拍照。如此缓缓走过,至签名板前面合影、签名,完成了程序,就看见常河兄左右各有俩美女,走了过来,掌声也响了起来。这场面还第一次见,于继勇、章玉政分别与夫人、女儿一同走过红地毯……
五
接下来是公共知青沙龙八周年年度大奖。周强与于继勇上台发言,他们说,要不就散了吧。这话大家肯定不答应,好玩的人,以及由此产生的故事伴随着颁奖礼徐徐进行。我这才对公共知青沙龙多了一些了解。因位置早就分配了的,固无法跟熟悉的人交流,也就怡然自得地观看。
不想,我也意外地作为颁奖嘉宾上台,真是不知说什么好。好在于继勇上台做了一些介绍,相信大家也没记住,“这是谁啊,居然还上台颁奖”。我也没多废话,颁奖嘛,应该是好玩一点。可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说啥才合适,就只好念颁奖词,两位都是女士:牛春燕、牙米。
随后进行的是首届安徽好文字盛典颁奖礼,现场更加热闹。由一场颁奖礼,大致可以看到一个地方文化的风貌。在成都尚未遇到这样的活动,即便是有,也只是局限于小范围的活动,更不要说用“盛会”来形容了。
活动结束,戴玮说,我还以为你是给我颁奖的呢。我原来也在闲闲书话,跟季米都很熟悉。我赶紧招呼,能在活动中遇见天涯老友,也真难得。
六
第二天中午,段海兄约着一起在小井庄土菜馆吃饭,好多朋友都来了。大家喝酒聊天,闲扯昨天的活动细节,搞笑的好玩的都有。这样的聚会,闹热,少不得喝酒,说的话也比较多。关于阅读关于生活关于沙龙,大家各有看法,又言及书香之家,读书版面的做法等等,一一聊开。好几位朋友都是初次相见,如胡竹峰、邱向峰、周瑶瑶等,在网上闻名许久,却没有机缘见面,自然见面就得喝酒了。
吃饭到一点半,大家各自散去。我也坐车赶往火车站。一上火车,就忍不住睡去。很显然是酒喝得多了一些。
七
去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选全国首届“书香之家”。段海兄和我刚好都入围,最后获选。在吃饭的时候,我说:“要是我们俩在阜阳,一个都选不上。”这次全国首届“书香之家”阜阳只有一个名额,分给了市作协主席。段海兄老家是界首,我则是临泉,如此算下来,哪里有份。不仅感叹,幸好我们早早离开了阜阳。
段海兄藏书颇丰,每年购书几百种,每月读书也有二三十册,这种爱书程度也真少见。但因为时间关系没能够一睹他的书房。想必是一个文雅天地,每天悠游其间,胜过世俗生活了。
几年前,段海兄曾写了一篇文章,名为《醉酒》。有位网友说他“喝酒忘不了读书,读书忘不了喝酒。”在《醉酒》中,他写道:
我一直固执而天真地认为:一个男人,特别是一个喝酒的男人,必须要有喝醉酒的心情、勇气、经历和体验。从没醉过酒的男人,虽然保持了风度,但是却总有一种性别上的缺陷,有缺少一种人生体验的遗憾。
他的理论是:“喝酒不能不醉,喝酒也不能常醉。有张有弛才是最好的态度。”
在合肥,与段海兄几次吃饭,都深得酒味。这样的爱书又爱酒的人,真是少见。
八
到合肥连着去了两次,只去了明教寺,旁边的逍遥津公园远远地看了。仅仅这样,书店倒是逛了三家,卡夫卡书店、纸的时代书店,以及保罗口袋书店,虽然只是在门外望了一下。
其他的地儿,一个地方都没去,倒是见了公共知青沙龙的一大帮朋友们,跟他(她)们聊聊天喝喝茶,或者喝喝酒,我觉得比去景点接地气,也有意思的多了。毕竟一个城市最美的风景是人,他(她)们让城市鲜活,充满了人情温暖。
二〇一四年十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