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争夺的背后
(2014-06-06 08:27:02)
标签:
遗产家庭家风争执许麟庐 |
分类: 深圳商报 |
在遗产问题上有争执,似乎是难以避免的事情,这与其说是多子女的结果,不说在对待遗产的问题上,国人还没有学会如何更好地处理。齐白石弟子、一代国画大师许麟庐留下的遗产之所以会引起争夺,大致也是这种状况。说到底,价值21亿元的遗产,不是小数字,如何能处置,想必也是经过多方考虑,实在是没有一个更好的方案,才有了如此多的争执发生。
这倒我想起作家冰心的墓碑被其孙子毁的事,起因也是遗产分配上存在问题。当时也引起一片争论,但最后是不了了之。有人因此说是家风的缺失,似乎也是这么回事,但仔细想想,却不尽然。所谓家风,是一代代流传下来的良好生活态度,在当今的时代和社会岂止是稀缺的,一般家庭,守得住良好的家风也许相当艰难。
在谈到许麟庐遗产案时,或许不难发现,在我们的传统文化社会里,一个家族或家庭,在对待遗产问题上,都会因顾及社会影响而有个比较合理的处置方式,体现的是公开公平,那是因为在社会上,一旦此类“丑闻”传出去,就是辱没先人声名的事。即便是后人想如何,也都有可能怕担上“不孝子女”的罪名。
对待先人传下的遗产,该如何处置?倘若拿我们的遗产文化与欧美相比,也许会有引起比较有意义的思考。在美国,有征收遗产税的遗产法,避免财富在某个家族内部过度集中,可合理地进行遗产分配。而在法国则会有相应的法律条款,协调不同的家庭遗产继承的方式,借此以保证不同的家庭成员在遗产分配上的合理。那么,以此来反观我们的遗产继承文化,虽有约定俗成的方式,但总体而言,是源于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分配方案,如此也就难免引起遗产争执。
前几年,有部名为《家产》的电视剧对家庭遗产问题进行比较有意义的展现。处理遗产仅仅靠法律意识还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家庭伦理。家庭伦理就是要照顾到不同家庭成员,因个人的原因(如身体、年龄等问题造成的贫富悬殊),而给以一定的分配倾斜。有关专家认为,家庭伦理的失序才有了这遗产争执案的发生,这种观念中,其实也正暗含着忽略掉了遗产分配中的细节。
就家庭遗产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种,物质的和非物质的,物质的容易切割,而非物质的却难以继承。并且每一桩遗产案的背后,都有复杂的社会原因。而最稳妥的办法,树立清单意识,当然是首先要保持遗产的完整性,那就不妨将遗产捐献出来,考虑到名人的捐赠常常是落下不太美好的结果,也就不可避免地让遗产再度遭遇难题。还有一种解决方案是,将遗产拍卖,成立一个基金会,用于慈善事业。但大多数子女可能不会同意这样干,是因为父母留下来的财产,必得子女继承。然而矛盾生发时,不免叫人感慨:与其有实物继承,还不如精神继承可能更得到父辈的认可。
看似简单的遗产分割,其所反映的是在遗产文化上,缺失了清单意识,对家庭遗产少有清醒的认知,更不要谈尊重先人的意愿、将这一笔财产守护下去的可能。如果说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话,倒不如说大家更相信法律的规定,反而忽略掉了家庭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