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琢磨,如果政府还看重这房地产,最理想的举措还应回归供求关系,最核心的是如何释放有效需求。
一是投资需求,还没有什么市场缺乏或者没有投资需求,要不然何来三驾马车之说,要不然如何来房价泡沫,正是因为有投资需求,所以地价房价才节节攀高,不能一棍子打死,房价高涨是有投资拉动原因,反过来却不一定成立,而且,现在看来,挽救楼市的最佳方法难道不是围绕需求做文章吗,这个最理想的,一拉百拉的需求就是合理的投资需求。
刺激或拉动投资需求,当然得迈过限购限贷这两道坎。
除此,在地方城市也存在很多这方面的投资需求,也应放开,象户籍限制,象银行评估按揭条件,这两条放开更有利于城镇化,当需求与供应达成一致,房价不会出现离谱的上涨。
二是普通需求,仅仅提倡对刚需的普惠无法完成目前的市场转化,去库存,有利银行,有利买家,有利投资,也有利就业,还有利地方政府,国家似乎应该将普通消费进行合理的划分,然后在财政、税收、信贷、流通、产权五个方面进行集中制度化,从而达到刺激这方面需求的目的。
除了普通商品住宅需求这个诱因,还得有办法释放部分商业类消费,现在除了大面积的存量住宅,也有许多城市早期批地现正建设中的综合类商业物业,其沉淀的风险更大,早刺破这个泡沫比晚刺破更好,老百姓现在还有心进行商业物业方面的投资消费,它一举两得,即投资,又可完成生存条件的改变。
为了防止释放需求的政策带来房价的剧烈变动,可以通过掌握开发商的资金情况来让供应有所调整,自生自来式会带来连锁反应,建议进行信用登记,项目清理,合法死一批,保一批。
政府为什么不能建立储备?把小产权房,烂尾项目,将死的那些开发商拥有的存量地存量房等,如同当年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一样,收储起来,再定向释放到普通消费与政策性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