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城市是否熟悉,不在于对条条道道的烂熟于胸,在于对一个城市发展规划的把握、对一个城市深次的认识,对她的气质的把握。如本人,只呆过不到八个月,且是直辖之前的事儿。但不等于不理解这座城市。从房地产而言,我认为重庆的未来就是第二个北京。
从城市发展的地位来看,成都是一个居住型、消费型城市。毗邻的重庆,固然目前是消费型、工业型、居住型杂合的功能概念,但未来发展将向西南重镇发展。加之地理位置、交通地位、城市经济发展空间对外资(重庆以外)的吸引力等硬条件的逐步完善,新重庆将有条件成为形似武汉、神似北京的国际大都市。既承袭陪都的渊源又老井出新泉。
重庆必将面临“腾笼换鸟”。这是王志纲先生的话,不要骂我。说的意思就是:现在困住重庆房价与房市消费的,是人口,不挪不活就是硬道理。这句点破了重庆楼市大发展的机缘。
要让重庆真正形似武汉神似北京,必须“腾笼换鸟”。即大规模建设周边城市及卫星镇,疏通老城的居民。在滨江地区形成真正的高档住宅区、高端消费区、高端金融服务区,并可幅射整个重庆市区地域。
如此做法还可让城市中的住房消费非常和谐:政府牵头建设卫星镇与周边城市的建设,完善相关政策,让现居老城的百姓适当外迁,以及向渝北等地转移,使成名的嘉陵江成为黄浦江。这样才能显现滨江的真正价值所在,也为城市发展给予了较高层次的定位。
“腾笼换鸟”之后,就是对滨江地区进行投资环境、交通设施、市政配套的大规模改扩建,提升作为高档商务休闲服务为龙头的城市中心交换区。
目前是因为大家挤在一条船上,位置不够,眼睛太多,自然觉得房价高。其实重庆的房价也就近三年时间猛涨,因为国内地产大鳄纷纷进驻。如果按本人提议,地价还可提升,城市容貌照样质变,老百姓还能居者有其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