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担心房价泡沫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流动性过剩”,与经济相关的还有“产能过剩”。我从表象分析以下几个稀释过剩的因素。
一是开发商的垄断性开发与自身机能性调节。目前高房价以及房价泡沫说,主要是业内人士与经济学家们,以及迫于压力的政府部门,开发商没几个承认房价泡沫;更不敢承认“囤积居奇”行为。
因为是垄断性开发,使得土地资源储备变成了开发商的重要战略之一;有了土地资源的储备,开发商便有余地根据市场调节供应;由于房地产的投资大周期长并且在不成熟的经济条件下还成了“生活必须性消费”,囤积存货(房源)有时较之出仓更加有利,这笔成本支出将在未来某个时期以更高收益流入,除非发生经济动荡。
二是不可忽视沉淀资金与沉淀投资。任何过剩说都不能回避其中的减法,那就是投资沉淀与资金沉淀。开发商的垄断地位既让他敢于先于市场储备大量的土地资源,也赋予他不出售存货的权利,这方面的资金发生沉淀投资,是有意和主动的行为;还有一笔是隐型的投资沉淀,因为地租脱离升值预期,土地类型的沉淀投资的预期回报除了产品转化形成的开发效益外,还存在自然升值以外的、本属于政府与全民的资产利得。所谓沉淀资金,指的是中长期投资型购房与投机型购房,这部分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急于脱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贫富差距的畸形,除非进行强制的财富再分配,不然这部分沉淀资金应该从造成流动性过剩中的多余资金减除。
三是民间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准入门槛问题。在不同的城市,在同一城市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其基础投资需求是不同的,并且与GDP的增长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由于地方政府权力的扩大,部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准入门槛是很低的,多余资金又多了一个去处。
四是如同股市一样,金融品种创新是伴随市场发展而发展的。基金现在很是火热,这从另一侧面对多余资金进行了稀释。因为历史原因中国对基金的管理和管制松动多了。
五是经济内涵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一个最为显著的现象是产业扩张的形式。一个跟房地产毫不相干的企业可能一夜之间借壳上市;一个服务企业可以立马进入某一类或几类生产型企业并主政;换言之,靠资本链发展起来的经济扩张实际是对流动性过剩的强烈稀释。
除非出现经济崩溃,否则任何过剩说都难说是房价的涨进力量。
注释:流动性过剩,指过多的资金追求过少的资产,经济学解释是过多的流动资金追求稀缺的市场资源或资产。当这些资金并非本主所有,则存在资金链中断的可能并由此产生泡沫说。
前一篇:武汉房价上涨的几个直观理由
后一篇:从孔庄哲学看中国书法的民族特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