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恕俭:教育可以如此美好(三)

(2021-03-02 06:06:23)
标签:

梁恕俭

首师大附属昌财学校

春耕一号

学习心得

刘阿兰刘娇红

杂谈

分类: 璎轩学校
梁恕俭:教育可以如此美好(三)

“诗”“歌”作伴成就最美课堂

——听梁恕俭老师讲座有感

首师大附属昌财实验小学  刘阿兰

  聆听了梁恕俭老师的讲座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梁老师的语言风趣幽默,整个讲座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亦诗亦歌,再加上精心制作的课件,带给我们一场又一场视听盛宴。同时,也让我们在学习与对比中再次反思:怎样提升自我,让课堂更精彩?

  一、阅读,让课堂更精彩

  梁恕俭老师的成长历程让我感悟到了阅读、写作的神奇力量。从一个普通的师范生到成为名师,与梁老师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密不可分。他的博客令人震撼,那么多的文章没有海量的阅读积累是不可能完成的。从他的博客中,我看到了他的执着,也看到了知识的力量。厚积才能薄发,只有与书为友,不断提升自我,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二、勤奋,让脚步更坚实

  梁老师的成长经验介绍,让我清晰地感受到他的勤奋。他每天坚持写博客,如果有事的话,就提前写好,这种几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正说明了勤奋是梁老师成功的秘诀吗?因为勤奋,他忘记了疲劳,他把自己对教育的热爱倾注于笔端,勤耕不缀,不敢稍有懈怠。我们常对学生说“书山有路勤为径”,自己却常常以各种烦琐之事为由而放弃了笔耕,所以我们也就离名师之路越来越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像梁老师那样,用勤奋让我们的脚步更坚实一些。

  三、反思,让舞台更广阔

  梁老师说:“经验是成长的财富,反思是成长的途径。善于反思是借鉴别人,思考自己,留下精华,扬长避短,丰富自我。反思的过程,是对自我的锤炼过程,更是一个提升的过程。”从他的经验中,我懂得了:一个人,只有经常反思,才会不断成长,才能让我们的舞台更广阔。

  四、合作,让足迹更长远

  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已经过时,抱团取暖的时代已经来临。李……说过:我们要抱团取暖,不是在寒冷的冬天,而是要天天如此。在梁老师的课堂上,他也特别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我想:在工作中,我们同样需要合作。如果老师合作了,那教学效果肯定是不可估量的。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会走得更远!

  梁老师把自己对教育的热爱融入课堂,把课文变成了诗,把故事变成了歌。让我们以梁老师为榜样,以“诗”“歌”作伴,秀出自己的精彩,成就最美的课堂。2021.2.23)

  

上课过瘾的背后

——听梁恕俭老师讲座有感

首师大附属昌财实验小学  刘娇红

  今天上午,在梁老师的讲座《课堂如何更高效》中,他讲了语文学什么?语文怎么学?虽然我现在没有教语文,但是很多教学方法是相通的。梁老师仿《爱莲说》写了《爱博说》,这倒没有让我觉得惊讶,因为领略过太多他的创作了。但是当说到学生写了《荷花与淤泥》时,这学生是赞美了淤泥,而不是荷花,我被震撼到了,我怎么从来没想过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呢?就像我平时也喜欢让学生多提提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解题思路,他们也总是让我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教学相长吗?

  梁老师把自己的、家人的照片放到课堂上来,我觉得既有真实情感,能和学生拉近距离;又有教育意义,让学生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这一点,我可以借鉴到我的教学中。

  从梁老师身上,我看到备课备到极致的境界,除了做课件非常用心,还在第一次上课前就把全班学生名字都记住了,记名字的方式又是写成诗,学生们心服口服,还把他当成“神”,我想他们的教学互动肯定特别美好,特别难忘。我好羡慕他的学生能有这么用心、有才的老师,我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做到如此。梁老师说“备课上瘾,上课过瘾”,我确实体会到了,每次他读自己写的句子,唱自己写的歌,都那么沉醉,那么享受。我不奢求能做到梁老师那样,他对文字的热爱是我望尘莫及的;但就用心备课,为人师表而言,我要以他为榜样。“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加油!

  下午的讲座《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变革》,梁老师剪短地讲了核心素养的几个方面,把大部分时间留给我们小组活动。我整个下午都特别紧张,因为我的任务是介绍:“从学校教育这个层面来论述,学生的人文底蕴应如何培养”。这话题太难了,我查阅了一些资料,语言也没组织好,就讲了,感觉没表现好,确实该学习的还有很多啊!2021.2.23)

  

  相关链接:梁恕俭:教育可以如此美好(一)  梁恕俭:教育可以如此美好(二)

       首师附昌财学村春耕一号学习心得   首师附昌财学校春耕一号集训综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