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死老母的九纹龙史进是如何成人成才的?

标签:
水浒成长 |
分类: 陶勇解读水浒 |
史进拜王进为师
话说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携母逃离东京,往延安府西去,一月有余,来到陕西境地。忽一日,二人想到此地已离延安府不远,已经逃离罗网,欢天喜地快走,不料错过打尖住店,此时已天色已晚,寻到一处庄院,所幸得到庄主史太公的收留,酒饭相待,客房安顿。
次日,史太公见二人久不出门,便来客房相见,得知王进老母心痛病发,便使人去县里抓药相助。王进老母服药五七日,病体得以痊愈,王进便收拾行头,打算来日远行。来到后槽看马,只见一个身上刺绣一身青龙的十八九岁青年正在弄棒,失口道:”使得好,只是赢不了真好汉“,史进大为不满,便要王进下场比划一番。恰逢史太公到来,一说得知这刺绣的青年乃史太公之子,人称九纹龙史进也。太公得知王进也会使棒,便让史进来拜师。史进哪里肯听,声称较量一番,若赢了便拜师。
史进乃山村野夫,而王进早已是成名的八十万禁军教头,那可是武夫中的龙凤,一个回合便把史进捅翻在地。史进方才知晓王进非常人所能比拟,赶紧爬起来,请王进坐了,拜他为师。太公大喜,安排杀鸡宰羊,庆贺一番。至此,王进方说了实话,告知自己被高俅陷害,欲意前往延安府投奔老种经略相公处效劳。
酒席之间,谈起史进自小不务农业,只爱刺枪弄棒,母亲说他不得,一气之下死了。太公只得随他去了,四处寻访高人教他武艺。今得名师指点,实在是三生有幸。
自此,王进便留在庄里,点拨史进十八般武艺,学得精熟。
问题来了,王进为何会留在史家庄教习史进武艺呢?
原因有三。一是史太公一家对人很好,让人感觉舒服。即便在王进展示出超人的武艺之前,作为过客留宿也是得到史太公的优待。可见,史太公对人是真好,绝非唯利是图,各自利用的小人。其二是感恩史太公的款待,且史太公对王进有救母之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故答应留下教史进。其三是留在此地也非无事可做,而是有一可造之才史进可教,作为教头,教人习武,教有潜力的人习武,定然是一件痛快的事情。
为什么这史进是可造之材呢?
习武是史进的天赋所在,或者立身之使命。什么是天赋所在?就是打死都要干这件事情,那么这件事情十有八九就是他的天赋所在,也是他未来安身立命之根本。史进就是这么一号人,不务农业,只好习武,这样的事情在大宋可不是上得了主流。因为当时是重文轻武的时代。想当初,宋太祖赵匡胤虽然行伍出身,打得天下,后来也是杯酒释兵权,去除了众多武将的兵权,这是多么文明而高贵的行为。后来又设定了一些制度,约束武将的兵权,甚至用文人来参与整个军事行动的决策。上行下效,您便能想到,史进不务农业专爱习武,是多么的不得人心,甚至把他老母都气死了。也由此可见,史进是真爱习武,爱到发狂,这就是他一生的使命也。
当一个孩子,能够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坚定地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锲而不舍,即便不是天才,那也是地才,也是人才。我们可以设想,如果让史进去务农,或者读书求取功名,那不就跟让乌龟去学赛跑,让小兔子去学游泳一样吗?乌龟终其一生也跑不快,小兔子怕是到死也学不会游泳。小孩子当然可以学会务农或者读书识字,但他不愿,心中不喜,这样的事情学了也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不仅没有结果,学的人还会痛苦,那又有什么用呢?
所以,史进的老母给气死了。史太公万般无奈,便慷慨解囊支持了史进的选择。
为什么史进的老母会被气死,而史太公安然无恙呢?
我想,天下母亲都会把孩儿视为己出。当然,孩儿肯定也是母亲生出了的,但其实生出来之后,大致就跟母亲没有什么关系了,他们会越来越想要做自己,而非听话的小儿郎。可那时做母亲的哪里明白这些道理,即便是现在,十有八九的母亲也是不明白这些道理的。哪里听说过”孩子是上帝之子,借父母之手来到人间而已“,必然要去教育小孩,要让小孩走自己所能理解的正途,否则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就是爱之切,恨之深,当这种情感达到深不可测之时,便一命呜呼。
作为男人,多少会有一些天生的觉察,认为一个人有独特的能力,在某一方面脱颖而出即可,只要这件事情于人无害,自然有他安身立命的根基。比如,你跑得快可以做快递,你力气大可以扛大包,你脑子聪明可以去账房,玩弄兵器则可以参军卫国,你做事无底线可以去做官,每一条路都是路呀,确实不一定非要务农而留在房子周围。所以,史太公虽然也有些不认可,终究是忍了,最后也意识到孩子的心思不可逆,便顺势帮助他成就自己的天赋,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这一点来看,史太公确实是一个好父亲。当然,好父亲除了能发挥孩子的潜能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是,他首先是一个好人。这从王进的遭遇也是可见一般。
史进算不算一个逆子?
史进从小不愿务农,这是不务正业。长大后敢于跟老母亲正面冲突气死老母,这是不孝。初识王进,桀骜不驯,觉得”老子拜师无数,天下第一“,这是不谦。这样的人,甭说放宋代,就是放现在,那也是不孝子孙,愁死爹妈呀。这不是逆子是什么?
别急,先听听我的意见如何?每一个孩子自有其天赋,为什么一定要务所谓的正业?正是因为人类的不务正业,才有了手工业、制造业、娱乐业、服务业乃至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果每一个人类在几百万年前就只务正业,想来大家都还在树上呆着呢。史进长大之后敢于和老母正面冲突,并不说明史进的不孝,反而是老母的愚笨,不明白孩子是另外一个人,你怎能跟他较劲?君不见,凡是父母与子女较劲的家悦,不是子女放弃未来,就是父母气得要死,目前还没有听说过有第三种结局的。史进成年后,不敬畏他人,看上去是得意洋洋的自负,实则是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猛。正是依靠这种无所畏惧的勇猛,远古人类才得以从树上下来,从洞穴中走出来,最后走出非洲,来到广阔的新天地。这是年轻的标志,也是年轻的血脉,正是这种无所畏惧,才能突破常规,才能敢于挑战未知。
当然,人类的命运,咱也顾不上,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安然活过几十年就Ok。问题是,这只是父母的想法,而所有人类都被生命赋予一种使命,就是要为生存与发展而战斗,每一个青年都被基因赋予这种力量,岂是父母之意愿能决定?
当然,这种力量是有了,能不能有效地使用,则是另外一回事。史进和王进一比划,输得心服口服,立马拜师学艺,可见史进并非二愣子,而是有追求,有抱负,且明事理之人。热血是热血,现实是现实,不冲突,只要你相信他,他就能慢慢都做好的。正是因为史太公对史进的信任,正是因为史进在王进之前已经习武入门,方能了解王进武艺之精妙,才让史进有了更大的发展机会。正是有了这些正确的铺垫,史进才得以精通十八般武艺,最后位列梁山泊36天罡星君行列,这也算是修得正道,自然而然。
那后来史进又是如何上了梁山呢?下文再慢慢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