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智力背景的阐释
(2015-04-08 22:45:2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技术相关 |
苏氏的原文如下:
我多年间都在思考,怎样才能减轻儿童的劳动。把实际技能作为掌握知识的基础,这还只是这个问题的开端。
知识的识记和把知识保持在记忆里——是这个问题的继续。
我建议每一位教师:请你分析一下知识的内容,把其中那些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和长远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明确地划分出来。
教学大纲里有一些“关键”的知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运用知识的能力,就取决于这些“关键”知识是否牢固。
因此教师正确地确定这些知识的能力就十分重要。这里所说的“关键”,就是指反映本门学科特点的、重要的结论和概括、公式、规则、定理和规律性。
在有经验的教师那里,学生都备有专门的本子,用来抄录那些必须熟记和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
我多年间都在思考,怎样才能减轻儿童的劳动。把实际技能作为掌握知识的基础,这还只是这个问题的开端。
知识的识记和把知识保持在记忆里——是这个问题的继续。
我建议每一位教师:请你分析一下知识的内容,把其中那些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和长远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明确地划分出来。
教学大纲里有一些“关键”的知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运用知识的能力,就取决于这些“关键”知识是否牢固。
因此教师正确地确定这些知识的能力就十分重要。这里所说的“关键”,就是指反映本门学科特点的、重要的结论和概括、公式、规则、定理和规律性。
在有经验的教师那里,学生都备有专门的本子,用来抄录那些必须熟记和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
必须识记的材料越复杂,必须保持在记忆里的概括、结论、规则越多,学习过程的“智力背景”就应当越广阔。
换句话说,学生要能牢固地识记公式、规则、结论及其他概括,他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过许多并不需要识记的材料。
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如果通过阅读能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现象和事物,它们又是应当保持在记忆里的那些概括的基础,那么这种阅读就有助于识记。这种阅读就可以称之为给学习和识记创造必要的智力背景的阅读。学生从对材料本身的兴趣出发、从求知、思考和理解的愿望出发而阅读的东西越多,他再去识记那些必须记熟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就越容易。
孩子们对我所讲的一切东西,简直是“一听就明白”。当我们第一次讲到电流是自由电子的流动这一科学概念时,发现学生们正是对这一复杂的物理现象有许多问题。可是学生们在阅读的基础上和以前所获得的知识的基础上,好像脑子里已经构成了一幅世界地图,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好像只要用小块的积木放在图上空白的地方就行了。
我想建议所有的教师们:尽力为你们的学生识记、记熟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一个智力背景吧。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请你们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把现在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
========原文结束==============
我的思考:
1、我相信这种智力背景对于课本知识识记的决定性作用
2、作为小学生父母,如何在生活中为孩子创设这种智力背景呢?
我们是否需要去解读小学生的课本知识?
虽然小学阶段是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是未来专业化学习的奠基阶段,更重要的是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在这个阶段提早为孩子未来的专业化学习铺垫智力背景,那么未来的成长空间和速度一定更加理想。那么可以做些什么呢?
根据初中学习的特点,以及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那么在小学阶段,适时的满足孩子的自然探索兴趣、对于冒险以及神秘现象的探索精神是具有极大意义。我相信每一个孩子从三年级甚至更早一些开始,就已经开始对冒险的故事产生兴趣。通过大量的科幻小说(比如凡尔纳的系列小说)、探险故事的阅读,完全可以从中掌握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以此作为初中专业化学习的“智力背景”准备。
阅读当然是实际成本最低的一种进步方式。但是我想,我们不应该错过这个时代所独有的一些媒介。比如通过一些探险类的游戏(比如大航海时代),以及通过提前系统化的参加一些科技类培训课程,比如电子技术制作(涉及到电学、声光学)、积木机器人(涉及到机械运动、电学、程序控制)、单片机(涉及到电学、程序控制),通过趣味学习获得基础的专业应用知识。
参与一些公益组织,比如自然之友之类的户外活动组织,从中学习大自然的运营机制、环保的科学举措等知识,仍然是非常好的选择。
丰富多元的家庭生活安排,同样可以创设这样的“智力背景”。比如内容广泛的电视节目(特别是一些纪录片)、优质的综艺节目(比如爸爸去哪儿)、了不起的国外动画大片,都能让孩子从中获取到一些知识。当广泛,甚至海量的知识信息被孩子所接受,并通过信息的加工处理(皮亚杰),最终形成认知的质变,思维方式的质变,体现为智力水平的提升(丰富的早期教育功效也是因为这个)。
我相信,在儿童成长的阶段,我们是有极其多的事情可以做,有极其多的成长机会有待去创造。
当然,这些都是有关“ 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的一些准备。孩子的成长,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心智的成长。这个是另外一个话题,择期再说。
如对本文内容有所兴趣,可加入我的靠谱群讨论: 296519571
换句话说,学生要能牢固地识记公式、规则、结论及其他概括,他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过许多并不需要识记的材料。
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如果通过阅读能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现象和事物,它们又是应当保持在记忆里的那些概括的基础,那么这种阅读就有助于识记。这种阅读就可以称之为给学习和识记创造必要的智力背景的阅读。学生从对材料本身的兴趣出发、从求知、思考和理解的愿望出发而阅读的东西越多,他再去识记那些必须记熟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就越容易。
物理是一门对识记和在记忆中保持来说最感困难的学科之一,特别是六至八年级的物理。这一教学阶段的大纲里包含着大量的概念。
我教这门学科教了6年,我总是尽量设法让课外阅读跟新学的每一个新概括相配合。在某一时期所学的概念越复杂,我推荐给学生阅读的书籍就应当越有趣,越有吸引力。在教电流定则这一部分教材时,我搜集了一个专题的图书架,供学生们个人在课外时间阅读。这个图书架有55种图书,都是讲自然现象的,而这些自然现象的原理都跟物质的各种电的性能有关系。
我想建议所有的教师们:尽力为你们的学生识记、记熟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一个智力背景吧。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请你们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把现在学习和即将学习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
========原文结束==============
我的思考:
1、我相信这种智力背景对于课本知识识记的决定性作用
2、作为小学生父母,如何在生活中为孩子创设这种智力背景呢?
虽然小学阶段是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是未来专业化学习的奠基阶段,更重要的是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在这个阶段提早为孩子未来的专业化学习铺垫智力背景,那么未来的成长空间和速度一定更加理想。那么可以做些什么呢?
根据初中学习的特点,以及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那么在小学阶段,适时的满足孩子的自然探索兴趣、对于冒险以及神秘现象的探索精神是具有极大意义。我相信每一个孩子从三年级甚至更早一些开始,就已经开始对冒险的故事产生兴趣。通过大量的科幻小说(比如凡尔纳的系列小说)、探险故事的阅读,完全可以从中掌握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以此作为初中专业化学习的“智力背景”准备。
阅读当然是实际成本最低的一种进步方式。但是我想,我们不应该错过这个时代所独有的一些媒介。比如通过一些探险类的游戏(比如大航海时代),以及通过提前系统化的参加一些科技类培训课程,比如电子技术制作(涉及到电学、声光学)、积木机器人(涉及到机械运动、电学、程序控制)、单片机(涉及到电学、程序控制),通过趣味学习获得基础的专业应用知识。
参与一些公益组织,比如自然之友之类的户外活动组织,从中学习大自然的运营机制、环保的科学举措等知识,仍然是非常好的选择。
丰富多元的家庭生活安排,同样可以创设这样的“智力背景”。比如内容广泛的电视节目(特别是一些纪录片)、优质的综艺节目(比如爸爸去哪儿)、了不起的国外动画大片,都能让孩子从中获取到一些知识。当广泛,甚至海量的知识信息被孩子所接受,并通过信息的加工处理(皮亚杰),最终形成认知的质变,思维方式的质变,体现为智力水平的提升(丰富的早期教育功效也是因为这个)。
我相信,在儿童成长的阶段,我们是有极其多的事情可以做,有极其多的成长机会有待去创造。
如对本文内容有所兴趣,可加入我的靠谱群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