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句口头禅引发的“血案”

(2009-12-30 22:58:54)
标签:

育儿

巧克力派

口头禅

陶宝

血案

分类: 育儿相关(幼儿)

文:陶勇

陶宝最近的口头禅是“我小时候xxx”, 很严肃很可爱。

在我们喝可乐的时候,他眼巴巴的想尝试一下。我赶紧把盖子旋紧了,然后告诉他:这是大人喝的。等你长大了就可以喝了。他会一本正经的说:“我长大了”。我只好说:你要长到爸爸这么大才可以。 有时候喝光的可乐瓶子盖子没盖紧扔在旁边,他会旋开后巴巴的假装喝一口,然后说:“味道真是不错”。这证明了我们越禁止孩子做什么事情,事实上是在暗示孩子这个事情很神秘,很值得尝试。

有时候跟他出去走走,他会跟我讲他“小时候”的事情。比如,“我小时候喜欢吃巧克力,现在不能吃了”。原因是我们经常阻止他吃一些高热量的事物。如果他想吃,就告诉他会上火,也会牙齿疼。这时候他也会说:“我小时候吃巧克力派太多,老牙疼”。

有些事情我们家长一定要在产生后果后才会明白,比如吃巧克力派这些高热量食物的后果。以前他姥姥姥爷疼爱孩子,总爱买一堆的巧克力派或者奶酪蛋糕这些东西给他。直到有一天在陶宝高烧不止后被医生痛斥后才明白原来这是害孩子的事情。同时,我们也可以预见,这个问题解决了,仍然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看似对孩子好实质害人不浅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冬天在家里,孩子坐一个板凳老人会拿一块布垫上,洗手要放半天热水才开始。其实在我看来,天天给孩子洗冷水脸,吃点苦头才是硬道理,可是很难很难让老人明白这对孩子未来意味着什么。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有一天孩子在一个紧要关头他会说这个东西太冷,那个东西太热或者要求某种条件一定达成才能做点什么,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灾难性的后果。

或许这些事情对于老人来说是一种奉献,表达一种关爱精神。此前,我老婆从她父母家回来的时候如果天黑他父母必然要送她,其实对于一个身处闹市步行仅有5分钟的行程来说,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和中大奖没什么区别,何况还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成人!直接的后果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证明,对这个世界抱怀疑态度,对他人总是先假设此人会有不良动机尔后自证其言。。。拿什么来面对这个多变的世界以及如何面对未知的生活磨难?何况还是一个要教育子女的母亲!

这样的爱是真正的爱吗?仅仅是局限于一个核心家族的,出于自私的爱。这种爱在亿万年前可能能尽可能的保证生存环境,但是在21世纪物质相对丰富,环境相对安定,但多变和充满竞争的世界这还有意义吗?这种自私之爱必然会伤及团体其他人的利益,因为它耗用了最多的资源,却造就了一个最没有竞争力的产品! 

正如弗罗姆《爱的艺术》所述,真正的爱应该体现在对陌生人的爱。我想,这也应该是年轻人择偶的最佳依据:他(她)对你好是否真的好,要看他(她)是否对每一个人都好!

 

相关链接
http://www.wangjinzhan.com/images/subject_ico.gif 什么才叫母爱,来自《爱的艺术》
http://www.wangjinzhan.com/images/subject_ico.gif 读阿甲,读《帮孩子爱上阅读》
http://www.wangjinzhan.com/images/subject_ico.gif 女儿习作《两个人的爱情》
http://www.wangjinzhan.com/images/subject_ico.gif 教育中无处不在的权威(选自《爱和自由》增订第四版)
http://www.wangjinzhan.com/images/subject_ico.gif 中年新手父母:更爱孩子吗?
http://www.wangjinzhan.com/images/subject_ico.gif [专家在线]面对“爱情”女孩要理性
http://www.wangjinzhan.com/images/subject_ico.gif 爱 就 是 教 育
http://www.wangjinzhan.com/images/subject_ico.gif 教育无痕 真爱无价
http://www.wangjinzhan.com/images/subject_ico.gif 学会包装你的爱(原创)
http://www.wangjinzhan.com/images/subject_ico.gif 爱要如何说-------致天下的爸爸妈妈<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