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已过,《白银帝国》的档期也进入尾声,相比起周遭娱乐味十足的喜剧片军团,影片所取得的两千万票房并不值得骄傲,但是,影片所获得的良好口碑与业内的赞许,相信足能给予其一个说得过去的弥补。一部彻头彻尾的文艺片,在商业喜剧扎堆的暑期档能够栖身,已属不易,更何况所面临的对手又是一个比一个强势,几乎已经是陷入到重围之中,以此来看,能取得两千万的商业成绩已经算是相当之可观了。
宣传中,有拿郭天王说事的,有拿张铁林说事的,似乎都无关于郝蕾什么事。事实上,也正是这个略显寂寞的郝蕾,才是本片最大的一个诱因,初上映时,就有不少人在影院里围绕诺大的海报议论纷纷,无外都是在谈论这个略显传奇的小女子,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回归了。
回归,这个词儿用得有点尴尬,让人不得不联想到三年前的禁片风波,一下子把几位新崛起的电影新人给牵连在内,这其中,有因李安以色为史的《色戒》而窜红的汤唯,也有因与郭小东放胆一搏而获罪的郝蕾。当时的郝蕾,正处于事业的转折期,上升的势头非常之好,被圈子里认定将是新一代电影女星的中坚力量,然而,就因那突如其来的禁片风波,折了。
那一年,所有关于她的谈论,都是那么多的唏嘘与叹息。她在久别大银幕后的成熟表现,在片中诠释得足够强势,也足够完美,但这一个破茧的机遇,却随着政策风向的收紧而告终结。那时,就已经有太多的预测,给她的职业生涯以倒记时,心想一个年轻演员如果在这么重大的挫折里挺不起身来,就已经昭示着她事业的终结。
好在,这一切一切灰色的预言都没有发生,三年之后,她回来了,而且还带回了一个极有分量的电影作品《白银帝国》。
在这部看似是男人担纲唱大戏的电影里,郝蕾的表现是极其抢眼的,她的身份,或是“天成元”康老爷新收下的姨太太,也或是康三少爷的旧情人,片中她也正是心情与身份都如此微妙地在父子二人之间穿梭来去,成为康氏家族矛盾全面爆发的一个潜在的导火索。
郝蕾演绎太太时,有够稳健;而演绎康三的情人时,又有够奔放。她一个人所转换的两张面孔,就在周遭的旧门庭之间如天气般变幻着,很不容易,每一行一动,都要带着足够的内容。看得出导演姚树华对这个人物的要求很高,有着一定的舞台剧化的追求,每一次出镜入画,都追逐着郝蕾的细节部分,可谓是苛刻。值得赞许的是,郝蕾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一点点应付下来了所有的难度,将心理与态度的变化展现得纯熟而老练,以该人物为核心为整部影片都提升了分数。
郝蕾所扮的这个姨太太,似乎就是被安置在了一个矛盾的空间里,因矛盾而生,也因矛盾而活。她是新女性,却要在规矩甚严的晋商家族里做太太,受尽束缚。她敢爱敢恨,却不能在父母之命下逃脱宿命,与自己心爱的人离弃。最终,她没有选择与康三私奔,而是选择了出洋,上演了一出假死的好戏,但相信无论她走到天涯海角,内心都不会平静下来,永远都是痛苦的。
在张铁林扮演的康老爷想要霸王硬上弓,强按住郝蕾在床上实施强暴时,郝蕾的“木乃伊”式包裹还真是有够幽默,这一组戏,是片中少有带些喜剧色彩的段落,但瞬时间,又会让人在郝蕾那无奈的泪水中体会到悲怆的味道。
康太太,相比于前作的于红,虽然少了很多的篇幅,但却将人物个性与棱角诠释得更为立体也更完整些。看得出来,这三年的时光,没有被郝蕾虚度,在表演层面上她已经远非当年那青涩的小儿女情怀所比拟,已经具有了相当的深度。也许,这就是挫折带来的升华,一个年轻演员如果不早早经历这样的关碍,相信也不会早早就有了这样的质的飞跃。这是人生必经的考验,只是彼此承受的方式不一,遭遇也各不相同而已。
《白银帝国》,带给郝蕾的不仅仅是次事业上重生的机遇,更是一次人生的破茧,令其卸掉负累,轻装上阵,在影视天地里尽情挥洒其放任、自我的率真性情,为圈子内外缔造起一股新涌起的劲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