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很具大众号召力的电影,预告片一出来,电影院内外便纷纷聚拢起了人流冲着黄渤那雷人的黄板牙说三道四,到前台去打听上映消息以及活动消息的人也络绎不绝。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长久以来都没在影院大银幕上发力的管虎导演,居然也有相当厚实的群众缘,观众们都还记得他的电视剧作品,无论是《冬至》、《黑洞》还是《生存之民工》。
能拍有分量的电视剧,那是否就能拍出一部有分量的电影呢?这是围绕在我们心中的最大疑问,所以,一到试映场开始时,大多数专业从事评论工作的同行们都有了点小小的紧张感,或许是怕片子有负众望,跟之前的种种美好想象都有落差;也或许,是电影过于喜感的宣传与外包装,让一贯都没有体验过战争喜剧的我们感到过于陌生。
影片一开场,果真就是黄渤那副巨雷无比的黄牙,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以及那副完全被搞懵的状态,把我们的视线从村庄的平静假象之内引向了风波的爆发地,一处填满了尸体的沟子。很震撼,黄渤那被吓到了的表情,让人丝毫不会感到夸张、意外,被烧焦的、变形得异常厉害的躯体铺满了整个画面,经营出一副活脱脱的人间炼狱景象。
故事,就是以倒叙的方式在讲述前因,而又紧紧跟随着黄渤那飘摇不定的脚步,在平行讲述一系列衍生的后果。喜剧,在这个略显沉重的过程里无处不在,大胆地将一派最底层的山区农村的原生态面貌还原,并以无主旨的视角放任地笑骂着一切,这一切的喜感与开篇时所展现的屠杀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惊人的颠覆性力量。片子让我想起了《鬼子来了》,两者的手法与尺度也颇为接近,但纵横相比之下,《斗牛》的视角却铺排得更加全面,导演的智慧体现得也更加丰富一些。
中国的影院里从来都没有放映过这样的战争片,也从来没有放行过这样的喜剧,相信本片一推出,便首当其冲地充当了一个革命者的角色,管虎此番的大胆路数,将以此建功。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险恶,在那一段段精心炮制的“雷”段子里被一层层揭露,小人物的宿命,跟一头不知是从哪个国家飘来的奶牛紧紧绑在了一块,一边救人命,一边害人命。形形色色的人物在生命的感召下,在画面上穿梭来去,有八路、有村民、有逃难的、有土匪、有国军、有日军,以五花八门的理由与手段想亲近这头牛,目的很简单,就为了多延续自己的那一条“贱命”而已。
为了两口奶,人可以不要脸,可以为恶不仁,可以忘了自己的八辈祖宗。这一切的雷人雷事,都在一个战争环境下被无比放大,在一副副扭曲到极致的面孔下被诠释得淋漓尽至。黄渤的命运,就陪着一头牛颠簸来去,历尽艰辛却只为了那一张废纸上的契约,当一切风波过后,他这个被遗忘的小人物仍旧会被继续遗忘,继续孤独着,荒诞到死地过完这一生。
黄渤的表现是优秀的,自入行以来,似乎也只有这么个角色才把他身上的小人物色彩晒得如此之全面。大喜与大悲,他都应付下来了,更难得的是他使这个在劣质环境下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邋遢汉子表现得如此之有血有肉,不但能给人以喜感,更能催人泪。而他的搭档闫妮也相当的抢眼,虽然仅仅存在了一半的篇幅,但每一次出场都会格外耀眼地展现一下自身的喜剧天分,让那夸张的麻子脸无限地感染着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
此外,可以看得出,管虎为了本片的创作可谓是下足了本钱,也用足了心思。除自《黑洞》所挖掘出来出的黄渤之外,曾在电视电影《上车走啦》被提携的高虎也加入进来,与黄渤在扎在地上没爆炸的大炸弹前研究了一下八路的八字。《黑洞》里的男一号陶泽如在片中串了一个八路军的政工干部,亲自拽着黄渤那只脏手按下一个即时生效的手印,仍是《黑洞》中因扮演肖云柱而走上职业恶人之路的华子,此番串上了一个见财起腻的河南骗子,冒充兽医强抢黄渤的奶牛,最终却意外地在村里祠堂门口日本人的地雷阵丢了性命。只要你眼够尖,那些曾在电视银幕上出过风头的人就会不断被揪出来,这些都是管虎的旧相识,也是他留给中国银屏的宝贵财富。
最大胆、最黑色、最颠覆,这就是整个《斗牛》给我的印象与判断,久疏大银幕的管虎操持下这么一部片子,不但未显生涩,反而多了几分游刃有余的成熟感,使这么一个格外简单却又难以应付得来的小人物悲喜剧变得如此之畅快、鲜活。相信不久以后的将来,管虎会以更为强势的作品,成为中国电影界的一个中坚分子,会以更加大胆的步子给中国电影创作带来新鲜的视觉与影响,那时,或许我们还会以更新、更多元、更厚重的视角来重新再评估而今这部令人惊喜的《斗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