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舒马赫的技术赢了阿龙索的速度!

(2006-04-24 10:41:28)
分类: 竞技体育
 
          昨晚上韩团长拉我去研究剧本,我就拖着俺那娇贵的身子去蹭了小半夜。可是,回来一瞧,我等了一周多的F1大奖赛已经挂出了赛果,一瞧网上评论就能知道整场比赛是如何的跌宕起伏,事故、逼宫、超越、摩擦、进站耗时等大戏是接踵而来,在排位赛中表现出色的迈克·舒马赫终于又夺回了一站的桂冠,可惜啊!我又错失了一次在第一时间看到舒米登顶的机会,真是遗憾中的遗憾啊。
 
          圣马力诺大奖赛是F1世界巡回赛后回到欧洲后的首个战役,而F1一如此转战回到欧洲大陆,也就开始了通常我们所认为最货真价实的实力较量。由于大赛的主办地是在意大利伊莫拉赛道,可以说,这等于是法拉利车队在自己的家门口打了一场主场战役,有着相当雄厚的人气优势与信心,可见舒米一扫之前阴霭而先夺杆位再夺冠,并不出乎我们的预料。
 
         但大赛当前谨防事故,要知道法拉利赛车在这两年的比赛中事故率以及未完赛的场次实在是太多太多,普利司通轮胎几乎每轮战役都会出点小小的麻烦,而即便是舒米驾驶技艺再如何娴熟老道,也没法抵御这随时都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伊莫拉赛道的危险系数,要知道这个赛道是出了名的窄弯重灾区,往年都有诸多车手在这个场地上碰撞吃亏或滑出赛道,相对于轮胎状况不太稳定的法拉利赛车,在这样的窄弯赛道如果不是自始至终都保持领先优势的话,一旦落伍就几乎再无翻身的可能,若想趁弯道竞速超越的话,那很有可能会继续发生一系列意外。前车之鉴,就是在塔布雷罗弯遭遇事故而死的塞纳,虽然今年那条弯被重修,但危险系数仍然是高于6.2的。
 
           趁半夜尚有精神头,再回看比赛的录象,方才得知这场胜利是来得多么多么的不容易。果不出预料,当热身圈一结束,一发车就爆发了连环事故。舒马赫领先巴顿进入第一弯,马萨超越巴里切罗,阿隆索也跟着超了过去。米德兰车队阿尔伯斯和日本车手井出有治的赛车发生摩擦,阿尔伯斯的车利马翻了出去。好险啊!那情形也真是够惨的,还好车手没有受太严重的伤,否则那个日本二逼车手肯定就是刽子手了。事故一出,宝马车队与维伦纽夫也都受到牵连,相继屯到一旁怠工。这时赛道上不得不摆了黄旗,出动了安全车。
 
         舒马赫的开局跑得是够漂亮,在第一次进站之前连续跑出单圈最快,以1分24秒624的圈速紧紧压制住了马萨与阿隆索,在进站之前就已经领先排在第二的阿隆索13.5秒。但由于进站耽误的时间相对雷诺较多,而更换轮胎后的重油车明显失去了之前的统治力,优势一点一点被雷诺车队的阿隆索蚕食掉,后者更是在第23圈跑出了1分24秒569速度,连续跑出三个单圈最快的成绩后在第25圈进站,领先舒米8.7秒。
 
          不出意料的是,舒马赫的赛车从更换的第二套轮胎就开始出现了问题,轮胎出现了气泡,以致于在比赛的一半时间里,都在被阿龙索以压迫的方式追赶。看到这,不得不在心里暗骂一声日本人的石桥轮胎,真是越来越垃圾。法拉利为什么仍要坚持用小日本的那破胶皮圈,出了这么多次事故都没长记性,这可真是个疑问。另外,我留意到,自练习赛排位赛以来,法拉利车队居然连续更换过9套轮胎,很显然到了最后的决赛新轮胎已经明显不够,在第二次进站时我怀疑换上的是旧胎,因为轮胎上的厂号标记居然只是一半的,可能是在重新压花的时候被磨掉。
 
          比赛最精彩的部分是在跑完34圈以后,阿隆索紧紧咬住了舒马赫的赛车,两人一攻一防倒是真够热闹。阿隆索几次试图超车,但是没有成功,这时候拉莫斯赛道的窄弯凹角的特点限制了比赛的最终走势,如果阿隆索敢在窄弯强行超越舒米,那肯定很危险,过弯时本来缓冲余地就狭窄,如果冒险的话很可能就会对赛车失去控制翻出塞道。说实在的,法拉利赛车对比雷诺赛车的速度劣势很明显,如果不是舒米利用了赛道的优势与老道的经验,很可能在竞逐第二个弯时就会被超越。
 
           回头再说舒米,如果说比拼赛车性能的话,法拉利是完全落后于雷诺,舒米的这有一站几乎完全是以自身的经验与娴熟的驾御能力为自己赢得最后的胜利。我个人最推崇他的地方就是快弯技术。他在过弯时依然是踏着油门在抹,并且精确的控制油门配合刹车/转向修正,几乎每次过弯的速度都能达到最快最利落。这种技术对车手有着绝高的技术要求,而且有着相当高的危险系数,目前能在比赛中连续使用这样技巧过弯的人,我看也只有舒米一人而已。而相对舒米来讲,阿隆索就显得规矩了许多,换句话来说就是太保守、没血性。他自始至终都采取传统的过弯法:最大速度进弯-松油门/刹车-让车体移动,在凹隙寻找出弯点然后再加油出弯。这样的技术有着明显的安全性,至少可以让赛车在弯道中开到极限而不会爆缸,或由于冲弯不准而掀出赛道。但相比舒米,则失去了很明显的玩道竞争力,这样的细节事实上也就决定了昨天的比赛,以往看到舒米与对手飙到玩道时,都会以绝对速度抹过对手,甚至会玩出肋部穿越,这就是成功利用了对方过弯的缓冲时间差。而在昨天比赛中,阿隆索虽然总在弯角时寻找机会超越舒米,但舒米反过来一个内冲就把他抛在了后面闻车屁,令其吃鸡不成反蚀米,被再度拉开差距。
 
          恭喜舒米,一代车王不仅在本站比赛中刷新了塞纳留下的杆位纪录,更令自己重新赢得了荣誉,捍卫了自己车王的尊严。同样,也缅怀有一下塞纳,那个曾经的车王,被塔布雷罗弯降伏在拉莫斯赛道上的一代枭雄……
 
 
          话都说完了再扯个闲篇,回头在说这个圣马力诺站大奖赛,明明是在意大利博罗尼亚周边举办的赛事,却为何与相隔有着几个州的圣马力诺公国命名呢!因为,意大利本土承办的F1赛事已经有了一站,是在蒙扎赛道上所举办的意大利大奖赛,因而伊莫拉赛道也就只好放弃掉意大利的前缀,而借了圣马力诺公国的名而被命名为圣马力诺大奖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