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是如此令人期待,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又将拉开战火,来自五大洲32个国家的劲旅齐聚德国,为了争夺大力神杯而展开殊死较量,整个世界的热情都会被那小小的足球再度点燃。也许,你正急不可耐地盼望那一天早早到来,预先做好了牺牲假期、牺牲睡眠、牺牲薪水奖金的心理准备。在这里,我不免要提醒那些正打算跟老板斗智斗勇的战友们,足球固然重要,但生活却仍要继续,千万别为了一个月的激情迸放而砸掉自己的饭碗,更别起早贪黑地两线作战而就此拖垮了你那革命的身体。
正所谓:革命尚未成功,哥们们仍需努力!
为了让大家伙在这紧张的日日夜夜里添点乐趣,能舒缓一下那蹦紧了的神经,不妨让我挑出一部足球电影让大家娱乐一下,别管是好球赖球的只当是瞧个热闹,记得千万别用什么专业观点去进行所谓的技术批判、物理批判与常识批判,因为,我们是要把眼睛挪到电影屏幕上而不是真实的赛场上,一切一切戏剧性的神奇场面与荒谬的足球逻辑,才是能够吸引我们为之一笑的重中之重。
2006年,为迎接世界杯这项四年一度的全球盛事,由国际足联牵头耗资一亿美元而打造了史上首部足球电影三部曲《一球成名》。不过,相信国内大多数人也就只看了其中的第一部而已,目前该片正在国内各大影院上演,以在片中客串的明星阵容吸引了诸多年轻人的目光,商业成绩与口碑都还算可以。
虽说FIFA是想为世界杯助燃,但事实上这个首部曲却并没有拿世界杯说事,而是将重心聚焦在了英超联赛的赛场上。想来这个时机也恰好合适,五大联赛目前已经接近尾声,英超更是以如火如荼的热力渲染着争冠、争欧战名额和保级的精彩大戏,这个时候看影片主人公圣迭亚戈驰骋在圣詹姆斯公园球场为球队的命运攻城拔寨,还真是能令得吾悲为之激情澎湃、血脉沸腾。
剧情讲述墨西哥人圣迭亚戈从小便跟随家人偷渡到美国,由于没有绿卡,他只得在一家中国餐馆做工谋生。他自小踢得一脚好球,有着南美球员一样细腻的脚法与非凡的运动天赋。来自英国纽卡斯尔的落魄球探发掘了他,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远渡重洋来到英格兰碰运气,结果这一不小心的一碰,就把他从一个穷小子成就为一个万众瞩目的英超球星。很显然,这是一个极其美国式的戏剧概念,是极为典型的平民英雄的塑造过程。主人公用自身的努力与耐力,为自己圆了足球的梦想,虽然屡屡受挫,却没有早早放弃追逐荣耀的信心。虽说影片在剧情上找了几个号称专家的人代笔捉刀,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影片所存在的荒谬逻辑,这种常识性错误出现在这种看起来蛮严肃的FIFA电影中几乎是不可饶恕。
也许有的球迷还不曾知道,在外籍球员横行欧陆的今天,英超赛场仍是以高高的门槛严谨的条例而束缚着海外球员的输入。这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劳工证制度。劳工证制度明文要求,外籍球员若想在英国各级别赛场获取正式参赛资格,必须得获得英足总获准的劳工证明,而获取劳工证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申请球员必须得是输出国国家队的国脚,而且必须得保证出场次数占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即便是替补身份也都无法被通过。影片主人公圣迭亚戈是个业余球员,别说国家队,即便是职业足球压根也都没踢过,就如此轻松地碰运气碰上了英超赛场,这怎么可能?除非是他获得了欧盟护照,在欧盟成员国的某级别联赛效力满三年整,也除非是他加入了英格兰国籍,但这个连美国绿卡都没拿下来的偷渡移民,是根本做不到这一切的。
电影归电影,咱可千万别跟着较真,虽然剧情错漏百出,令人不得不为之抱憾,但是你若将注意力从背景环境中抽离出来放在激烈刺激的比赛中,随之一投入其中也就自然不在乎那些逻辑硬伤了。影片还是仍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譬如在将剧情所需要的戏剧性画面与真实的英超赛场的画面相复合的时候,确实做得惟妙惟肖令人叹服。尤其是在影片最后,在圣詹姆斯公园球场,纽卡斯尔与利物浦争夺联赛最后一个欧冠席位的时候,那火爆的场面与大战的气氛,确实是令人为之震撼。尤其是在主人公圣迭亚戈拿球之后欲进行突破时,红军队长杰拉德飞身上来利马给他放了一个飞铲,而后,圣迭亚戈带球突破的时候,旁边一直紧紧追随的就是利物浦的当家右后卫爱尔兰国脚芬南,最后传出致命一球的时候,又是晃过了海皮亚的长腿。很显然,这组镜头是来自于剪辑师与CG合成人员的努力,效果做得惟妙惟肖,还真象那么回事。再沿着电影镜头,从空中、看台、顶棚、球员通道、绿荫场上各个角度环看詹姆斯公园球场,果真是山呼海啸杀气冲天,摄影师的运动镜头与切换的角度都是显得那么的精纯而老到。
影片还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值得商榷,就是在利物浦攻入第一个球的那段时间里,起因是个角球,镜头明显是看到杰拉德拿起球来走向角旗的方向,然后镜头一切换,角球开出来,在禁区内争到第一落点的明明显示的还是杰拉德。奇怪,我们知道杰拉德一般都是要主罚脚球的而镜头也给出了那部分,但在禁区争顶又是怎么回事?更离奇的还在后面,在镜头显示杰拉德争到第一点头球而将球狠狠砸向球门死角之后,镜头再一切换,奔跑向底线去庆祝进球的却是红军铁闸海皮亚。然而,电影画面显示字幕与评论解说却又将进球球员换作了25号球员阿格尔……晕了!这么几组画面看来是被编排得一塌糊涂。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影片的几个镜头中,我们看到了利物浦的旧将比斯坎与巴罗什出现在赛场中间,很明显这是2004-05年的阵容,但为何语音与字幕却给出了2005-06年下半段才转会来的中后卫阿格尔?那只有一个可能性能说明原因,影片取景是在04-05赛季的英超赛场,但做后期时却正好赶上今年,所以就张冠李戴的把红军新来的小将着重推广一番了.
不过单纯以电影角度来看,《一球成名》尚算是精良之作,不光有着诸多英超大牌们频频亮相,就连远在西班牙皇家马德里的小贝、劳尔、齐达内这几个人精居然也出现在了影片的阵容中。出现的地点,是在北伦敦的一家夜总会里。不过,我们想想,这几个妖精出现在北伦敦干什么?难道西班牙联赛不打了队长带着几个大牌集体到伦敦泡吧?也许,只能有一个解释了,那就是皇家马德里跑到伦敦来打什么慈善比赛或是跟哪只欧冠球队来死磕了。不过要真是赶上大赛,还能容出空来让他们几个出来放风泡吧?看来皇家马德里的队伍纪律出了严重问题,劳尔这个队长看来是带头做害群之马了。
话题说到了影片结尾的这场比赛,为什么不选曼联、阿森纳或切尔西来与纽卡斯尔做个了断,却偏偏选中了利物浦。提到这个问题时,那就得看你是不是英超的老牌球迷了。也许大家还不太清楚,纽卡斯尔在英超赛场上第一个冠军梦是被谁终结的。对!没错!正是利物浦。在十年前的这个时候,也就是那令纽卡斯尔人这一辈子都无法忘却的1996年4月3日,记得那天是周三,前利物浦传奇球星凯文·基冈率领着纽卡斯尔重返安菲尔德球场,在当时争夺联赛冠军的道路上,他们从领先曼联19分,已经被疯狂逆转而被反超了3分。然而此时的利物浦依然是联赛第三名的强有力的争夺者,要用一场胜利赢得一个冠军杯参赛名额,因此本场比赛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生死战役。
那是一场多么惊心动魄的精彩大战,埃文斯与凯文·基冈都是如此崇尚进攻主义,两队放手一搏时登时火花四溅,你来我往地连续打进了七个进球,最终以利物浦4:3险胜纽卡斯尔,就此粉碎了后者的冠军梦想,踩着其尸骸踏进了欧战赛场。
第一个进球来自于罗比·福勒,这个当年不可一世的“上帝”在第2分钟就为红军率先打入一球,而这之后基冈的攻击之师展开了猛烈的反扑。莱斯·费迪南德和吉诺拉在4分钟内的连续入球帮助喜鹊反超比分并迅速争夺回了主动权。而在下半场进行10分钟后,福勒机敏地打入他在本场比赛中的第二粒进球将比分扳平。这也是福勒在那一年赛季中的第27粒入球。
僵持的局面没有延续多久,来自哥伦比亚的阿斯普里拉则以一脚世界波帮助纽卡斯尔再次将比分超出,然而就在纽卡斯尔方面认为将赢下比赛从而重新占据联赛积分榜首席的时候,科利莫尔在接到麦卡蒂尔的传球后还以颜色,将比分扳为了3:3平。一切还没有结束,全场比赛补时第2分钟时,老将巴恩斯利用巧妙的传中寻找到了恍出空档的科利莫尔,后者一击致命为红军锁定胜局,一举将纽卡斯尔击向了深渊。
当年,雄心勃勃的基冈坚决向球队贯彻着自己的攻势足球思路,虽然对于这场具有“决定意义”的失败感觉非常失望,但是他并没有服输:“我们应该坚持下去,因为我们没有选择。” 而关注着这场比赛的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则对于基冈的攻势足球思路给与了肯定。他专程从苏黎世总部致电基冈:“您对于足球的理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要代表国际足联的全体人士向您对于公平竞赛以及宣扬足球主动进攻思路所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特别是在您输掉了如此重要的一场比赛之后。”
回顾英超这十几年时,你很难再找到如此一场比赛能够如此精彩、如此震撼,而它也正被英国球迷投票选为英超自创办以来的十大经典战役之首。想来,国际足联已然将这场比赛钦定为最能诠释进攻足球意义的模范级比赛,今年恰好是这场战役的十周年纪念,影片《一球成名》以纽卡斯尔与利物浦的再度相逢而收关,并以纽卡斯尔反其道踩着利物浦的肩头上位的影像告终,完全是在以戏剧性的颠覆还给纽卡斯尔人一个不太可能发生在现实中的梦,在功利主义横行的当下,为那即将死去的进攻足球理念做如此的一个历史性的祭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