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受经典

(2010-09-18 10:20:34)
标签:

读书笔记

托尔斯泰

文化

分类: 读书笔记

http://laoyue.fyfz.cn/Blogers/pics//2010/9/0/laoyue_1025743.jpg

    花了几个月的睡前读书时间,终于看完了列夫托尔斯泰的鸿篇巨制《战争与和平》。说来也惭愧,虽说是中文系毕业,且有十分喜欢外国文学,但是对这部经典中的经典,我却从来没有认真看过,只是从俄国文学史中了解了一点大概。我这套购买于1982年1月的《战争与和平》当时只花了5.65元。当时我刚刚大学毕业,买来以后就一直让它们躺在书柜里静静地睡觉。知道前不久,我才把他们翻出来,放到我的床头柜上,每天睡前看个十几几十页。昨天晚上,我终于把这部巨著看完了,写下两点感受,也总算有些收获。
    毕竟是大师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的宏大历史背景、宽广社会场景以及生动、复杂、令人眼花撩乱的人物令人震撼,给了我非凡的艺术享受。曾经看过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对列夫托尔斯泰惯于塑造的男女主人公有所了解。《复活》里的聂赫留道夫公爵和妓女玛丝洛娃,《安娜卡列尼娜》里的卡列宁和安娜,都深刻地展示了托尔斯泰的人文理想,展示了人格自我完善、精神自我升华的过程。《战争与和平》也不例外,比埃尔和娜塔莎是书中最重要的男女主人公,从他们身上我们也可以明显地看到托尔斯泰式的人格自我完善、精神自我升华过程。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当然也在他的作品中深刻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但是他和巴尔扎克不同的是,在他的小说中总有一个追求完美人格的理想人物,从聂赫留道夫到卡列宁到比埃尔,无不是这样。这些人物代表着托尔斯泰对理想的追求,对完善人格的追求。从中我们可以体味托尔斯泰的精神境界。
    《战争与和平》给我的第二个感受是它的认识价值。看完这部巨著,使我对1812年的俄法战争,对拿破仑,对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战争与和平》描述的是1812年前后发生在俄国的战场和城市之间的故事。一边是冰天雪地的残酷的战场,一边是奢靡华贵的莫斯科、彼得堡社交场。对比明显的场景和人物给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生动画面。我知道拿破仑,知道他打遍欧洲无敌手,却败在俄国元帅库图佐夫手里,最终一败涂地,失去了皇帝宝座。我也知道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知道他对近代俄国发展的贡献。我甚至听过柴可夫斯基那首著名的《1812序曲》。但是我对那场战争却实在不甚了了。看完《战争与和平》,我终于知道发生于1812年的俄法战争究竟是怎么回事了。《战争与和平》有趣之处还在于在生动的人物和有趣的情节之外,有着深邃的历史观。书中经常有大段的历史论述,阐述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看法。初看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但是在你看完全书之后,你一定会对托尔斯泰的历史观发生浓厚的兴趣,对他所描述的这段历史产生全新的看法,这是一般的文学名著所不具备的。
    所以,我建议网友们,如果有时间,不妨去认真读一读《战争与和平》,你不会失望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两难命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