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为“污债累累”的企业保驾护航?
(2018-06-18 23:08:53)
中央环保督察组正在10省区开展督察“回头看”。督察组曝光河南省洛阳市义煤集团新义煤业有限公司违法排污,当地环保部门对企业开出多张罚单,企业却屡罚不改。
浙江之声特约评论员朱成方说:说白了,要是没有“地方保护主义”在明里暗里的为之“保驾护航”,这家企业的领导是不可能具备顶风抗法的胆子的。
面对这么一家曾被当地环保部门开出33份罚单,却仍然坚持“粗放排污,屡教不改”的国有企业,很多人看不懂了:这么多罚单,为什么就阻止不了这家企业继续环境违法的脚步呢?
看看这33张罚单的内容就明白了,这一大叠罚单,大都是督办通知为主,根本没有拿出诸如查封扣押,按日计罚等严厉手段,于是,你这里下着“毛毛雨”,他那里就敢“冒雨上路”。说破了,这样的罚单,对这家国字号企业来说,违法排污的成本会远远低于违法所得——这就是铤而走险的动力。
照理说,这么一家治污能力严重不足,环保设施老旧缺失,且存在长期向当地河道超标直排污水等众多违法事实的企业,早就该面临“要么整改,要么歇业”的抉择了。特别是在2016年7月,由中央环保督察组根据当地群众的举报,将这起案件交办地方后,地方监管部门却以“市场不好,企业已停产”为由,将之“轻轻放过”了。等到督察活动结束后,说是停产的企业,转个身便悄悄开工了,以往的违法排污行为却一成不变。说白了,要是没有“地方保护主义”在明里暗里的为之“保驾护航”,这家企业的领导是不可能具备顶风抗法的胆子的。
这个月,中央环保督察组杀了个“回马枪”,新义煤业有限公司的违法排污行为又被逮个正着。我们深信,这一回,这家“污债累累”的企业一定会得到应有的重罚的;但仅此而已么?对那把高高地撑在违法企业头顶的“保护伞”,是不是也该动一动手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