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红榜未必好,黑榜一定差
(2017-11-12 16:03:01)
今年的电视问政“公述民评”的话题是“垃圾分类”,现场提出的一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今年推出的“示范小区红黑榜”,112个“红榜小区”里,有30个上了黑榜,而今年1月公示中上了黑了榜的61个小区,大都问题依然存在。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连线本台特约评论员朱成方,听听他的观点——
我不知道那上了红榜的122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当初是怎么评上示范小区的,但我们可以去那些小区的垃圾桶前看看,就不难发觉,这些所谓的“示范小区”,大都是“注了水”的。那么,这样的“水货”是怎么被评为市级“示范小区”的呢,说得通俗一点,也就是耗一点“临时功夫”,做一下表面文章罢了:得知考评人员要来小区验收了,这时候,平时很少在垃圾桶边露面的社区分管干部和物业的清洁工,便“及时”地在考评人员到来之前,将桶里的垃圾先分拣了一遍,如是而已。当然,话又说回来,这些被评上“示范小区”的,平时的垃圾分类情况是要比那些上了黑榜的好一点,但离“示范小区”的标准,还是有着相当大的距离的。说白了,就是上了红榜的,未必就一定能达标,而上了黑榜的,却一定是做得差极了的。
那么,既然做得不到位,干嘛还非得要将之推送到红榜上去呢,这里的水就深了浑了,因为,我们这个社会主流群体可是最爱面子的,对那些城区或街道的分管领导来说,你这个城区上了几个“红榜小区”,他的城区却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少了,那丢的可不光是面子了,还有政绩呢。试问,当这样的评选也都成了“排排座,分果果”的事了,还有多少实际效应呢?
至于为啥上了黑榜的小区也不见有多少长进的事,那主要还是处罚不到位造成的。因为,对很多不分类,乱投放的居民来说,却从来没因此得到什么处罚。由于没人管,更没人处罚,所以,他们以前怎么投放,现在还是怎么投放。
截止至2016年底,杭州累计有1927个小区实行了垃圾分类,参与家庭有115.77万户,你看,这垃圾分类那么多人在做在看,却连个创优罚劣都没做到位,又怎么能好这件利国利民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