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侃莫言“奖金买房”有失风雅
莫言成为第一位中国籍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此事一出别出心裁的议论相继托出,引来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同时也引申许多联想的观点。一些议论和感慨有道理,而有些怪怪的说法未免有点调侃的味道。
本月12日莫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及巨额奖金要怎么用时?莫言笑称:“我准备在北京买套房子,大房子,后来有人提醒我说也买不了多大的房子,5万多一平米,750万也就是120多平米。”此话一出,网友们争相评论转发,议论多多。多数观点集中在“买不起”这个核心问题上,还有谈起涉“北京户口”的问题。
其实,这些议论都是出自一种“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作怪。任何高房价的城市都有智慧有措施吸引优秀的人才,反之任何优秀人才都有进入大都市的能力,也有常人难以安排的生活方式。人们把视线焦距在750万元这个数字上,让750万元成为凝固不变的数字,然后与稳定了的商品住房价格对应,不说如此算账是否属于数学范畴,起码从社会角度看,冲抵了人们赞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风采,调侃者有失风雅,娱乐一把尚可,炒作实不应该。
先从经济角度分析,750万元虽然买不起房子,但是750万元的有荣誉光环的资金就像一笔快速增值的稀缺本金,其含金量非同小可。巨大的荣誉一定会衍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对作家来讲也会因小说畅销带来的超预期个人收入。一位世界级的诺奖获得者的未来,不可用750万元的数字来对应。一笔世界级的巨大精神财富其转化物质财富的功能不亚于一个歌星、一名影星的“因文化而富”的效应。莫言“奖金买房”只把它当做很快消失的调侃而已。
从社会角度讲,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产生影响会更深远,按照莫言的说法是“中国文学的胜利”,而不是其他什么领域的“谈资”。孤立调侃莫言“奖金买房”并附加打压房地产经济的意图或效果,不是文人所为。不过莫言“奖金买房”的话题提醒社会,房地产市场除了有保障性住房保障中低收入者,也会有保障顶尖人才按照自己事业的需要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
再说,莫言在北京工作过是否有住房或居所的问题已经有所报道。如果再把居住哪里当成炒作的问题,是不是又因为节外生枝地引发“莫言居所被粉丝围观”之类的爆料新闻呢?或出现挖掘影星明星一般的“小道”新闻呢?希望诺奖就是诺奖,有意炒作“奖金买房”事儿很快让明眼人忘记。
莫言说,“听到获奖的消息,我很高兴。但是我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我认为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他们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被世界所认可。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我会继续努力”。他还说:“并没有值得特别兴奋的地方,得与不得都无所谓,作家最重要的是作品而非奖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对今后创作的一种巨大鞭策。(我要)尽快从当前的热闹与喧嚣中走出来,该干什么干什么。”他还风趣地说:“要花大量时间应付你们这些记者了。”
莫言文学馆馆长毛维杰则告诉记者:“前天,他还和我一起在高密赶大集,他非常愿意回到家乡来,他说年纪再大点将长期回老家居住。”千万别把莫言的话理解成“买不起房”,调侃莫言“奖金买房”更有失风雅。
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