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3来了不等于“狼来了”
当房地产调控达到预期的时候,9月14日,有报道称美联储QE3方案于14日凌晨出炉,隔夜环球股市全线飘红,到处“不差钱”。房地产开发环节,没有金融机构支持难以想象,这次无疑房地产市场遇到一次“不差钱”的机遇,但有楼市调控的“余威”在,不会成为房价暴涨的契机。
商品房销售问题说到底是金融支持问题。究竟以什么金融方式保证房地产经营活动科学、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如果金融与地产的结合也是一种供需矛盾式的运作方式,一要保证资金供给的安全,二要保证满足住房建设的资金需求同时保证刚需购房者的资金需求。达到这个目的,保证开发商的资金链条能够合理有序地运转就是对市场健康运转的最大好处。
金融机构或银行是资金链条的维护者,在房地产市场活动的全过程即是金融资本拥有者,又是地产开发、房产开发乃至城市开发的投资者。不管市场交易如何疯狂,没有金融机构的疯狂介入市场不会崩盘;保持资金有序、平稳合理的供给,房价也难以暴涨。从另一个角度说,当经济萎靡不振的时候,金融机构缺少科学的供给预期预案更会拖垮经济。应该说,金融与地产是一对难兄难弟,调控到来或大难临头的关口,谁都别想先撤。当通胀压力来临的时候也不要把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当成“儿戏”。
马云曾说:“如果银行不改变,那我们改变银行”。银行不改变对实体经济有效的对接方式,银行不承担经济下行的风险,社会就一定冒出融资机构“救场”。
社会经济生活的活动方式离不开资本运动。面对多姿多彩的市场,如果银行不改变与市场对接过程的“合法”的惯性思维或无为的惰性,市场改变银行的举动就不能说是“违法”,私募资金的出现就是例证。民间资本的蠕动,有关部门急于清理这种应运而生的“违法行为”难以填补实施紧缩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市场空隙,商人或民间资本的介入恰恰说明市场的“神机妙算”。
有人曾就楼市调控之前的乱象责任问题说:“房地产市场会造成金融不稳定”。这就奇怪了,是金融不稳定造成房地产市场不稳定?还是金融市场与房地产市场都不稳定造成经济不稳定?看来早点讨论这个问题,免得大难临头互相推责任!
14日凌晨,美联储出炉QE3方案,声称每月注入400亿美元资金到市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明确表示,如果就业不复苏,将“不间断、无上限”地继续购买两房债券。应该说,这次美联储量化宽松的政策是否与2008年11月美联储启动QE1及2010年11月美联储启动的QE2那样影响中国的楼市?我认为有待观察。
今天的楼市已经发生巨变。如果说QE3方案出炉对我们的楼市有影响的话,其影响有两种可能,一是房地产开发量固定不变刺激房价上涨,二是开发量剧增房价稳定并微幅上涨。就目前市场来看,国家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处在关键时候QE3不期而至,恰恰为实现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稳定金融重在稳定房地产市场,前几次房地产市场的住房价格暴涨是市场对超量发行货币的一种市场反映,这次我们在面临“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下,是刺激房价上涨还是刺激房地产市场增加有效供给,成为金融机构抉择的课题。市场如果一旦突破调控的红线,千万不要认为又是开发商“缺少道德的血”,也别以为只有“房地产市场会造成金融不稳定”。
美联储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下称QE3)有学者认为,全球流动性增加、美元贬值,将造成能源、原材料价格上升,中国通胀压力特别是房价上涨压力巨大。如果说,从2008年“次贷风波”至今,美联储共推出三轮量化宽松(分别简称QE1、QE2、QE3),把这三轮量化宽松比喻三批狼,我们有两次对付狼的办法,这次QE3来了,能吓住中国的楼市吗?我认为有了调控的效果,有了房地产市场结构的优化,房价暴涨的历史不会重演,房价暴跌的梦想一定会成为永远的梦想。
QE3来了不等于“狼来了”,房地产市场特别是保障性住房建设遇到一次“不差钱”的机遇,商品住宅市场又处在“缩量稳价”时期,我们究竟怕什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