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北京的刚需们提个醒
昨天(2012年7月17日),北京房协发布上半年全市房地产价格运行情况。据说,上半年,全市新建商品住房成交3.5万套,同比增加13.7%。新建商品住房价格2.05万元/平方米,同比下降9.2%,其中新建普通商品住房成交均价1.65万元/平方米,同比下降9.7%。居民首次购房比重仍保持在90%以上。
1.刚需购房占绝对主导地位。说明市场稳定。
2.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成为市场成交主流,必然此类房价不会下跌。新房交易增加,二手房市场也会活跃起来。
3.大户型、高房价的商品住房由于针对的不是首套房需求者,其销售对象与限购政策相悖则相对滞销。其价格或坚挺或小幅下跌或等待政策松绑。
4.新房的预售价格与现售价格的平均化其价格高低受结构因素影响。预售新房大于现售新房均价同比就会呈下降的市场现象,反之,新房均价同比就会呈现上涨的市场现象。
5.新建普通商品住房成交均价同比下降是否能真实反应实况,主要看大户型、高房价的商品住房的占比、现房占比。
6.保障性住房的比重无论如何增大,不会影响为改善性需求准备的大户型、高房价商品住房的价格。
7.普通商品房价格波动不会因为刚需入市大幅上涨,但肯定随着收入增加而有所上涨。
8.为改善性需求性需求准备的大户型、高房价的商品住房已经到了合理价位,等待“微调”,也为“一步到位”的刚需创造了购买机会。
限购确实对刚需是利好政策,但是市场也不是“等闲”的场所,一但醒悟还得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如果宏观经济有利于民生,市场活跃就不可避免。
给刚需提个醒:除了以上买房的判断信号,房价下跌的漫长预期恐怕让你“等不起”。决策者顶着“行政干预”的抱怨创造了一个非市场因素创造的购房机会,抓住了这个机会等于抓住了一次幸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