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骆驼祥子》
标签:
杂谈读书 |
分类: 读书笔记 |
作者:老舍
因为要离开家差不多一个月,所以九月份就没去图书馆了,在家里找了本书读,《骆驼祥子》,这本书还是因为子健学校里要求读才买的。我一直以为我是读过的,至少是看过电影电视剧一类的,祥子嘛、虎妞嘛,很熟悉的名字啊,结果读完了才发现,我以前压根就没读过,脑海中的那一丁点印象根本就是一知半解的图形、片段。
误会之一:祥子是个勤劳勇敢的棒小伙。
我知道祥子是个拉车的,有点印象是他穿着白短褂拉着车飞跑的样子,我就以为他一直是这样的。读完了书才知道,这只是他一开始的形象。那时的他年轻力壮有梦想有追求,每天收拾地干净、体面,凭着自己的本事努力赚钱、攒钱,就算是拉车也要拉得漂漂亮亮。他的梦想是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做到了!可是之后一连串的打击让他崩溃了,第一辆车被大兵抢去,为买第二辆车攒的钱被人骗去,第三辆车也卖掉了,因为虎妞难产急需用钱。当他失去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小福子的时候,整个人就沉沦了。以前的精气神消失于无形,他开始好吃懒做坑蒙拐骗,最终变成了以前的他最看不起的那种人。
误会之二:虎妞是个勤俭持家的好媳妇。
印象当中祥子和虎妞是一对恩爱夫妻,读了书才知道他们不是,祥子对虎妞不但没有爱情,甚至是充满了恨意。我纳闷,我那一星半点的印象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故事里的虎妞长得丑、年纪大也就算了,还引诱祥子、欺骗祥子跟她成了家。她绝不甘心嫁给一个拉车的,打定主意要让刘四爷回心转意,气消以后就让她和祥子回家,所以当她知道父亲彻底跟她断绝关系时,她做不到省吃俭用与祥子同甘共苦,对未来也不抱有任何希望。其实她是有头脑和能力经营好他们这个家的,刘家的车行由她一手打理就能看出她的能干,但是希望破灭后,她一边后悔嫁给祥子,一边使劲挥霍,她的难产而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NO
ZUO NO DIE”(不作死不会死),本来就是个高龄产妇,还吃个不停,让自己和胎儿都变得那么肥大,能顺利生产才怪呢。
误会之三:小福子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
这一点是从子健那里得来的,因为我以前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人物。子健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名著阅读考试,成绩当然不理想,回来说了一句,有些题太偏,问虎妞之后的那个女人叫什么名字,他哪里想得到。我就真的以为那些题都是从哪个犄角旮旯里扒出来的了。读完以后才知道,如果他认真读完整本书,哪怕是不认真,只要他读完了书,他就一定不会忘记小福子这个名字。她可以说是祥子最后的心灵寄托,当他打算重整旗鼓重新做人的时候,他是有考虑到小福子的,对于小福子从事的职业他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是被穷苦的生活所逼迫。他甚至向老主顾曹先生提出了要带小福子一起过来生活,设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小福子的家境那么差,一个父亲和两个弟弟都要朝她要饭吃,她怎么可能好端端地等着他去找。当祥子找到“白房子”时,得到的自然是小福子的死讯。
读完了书有点感想,那就是有关生活的哲学。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遭受打击,祥子还能保持旺盛的、向上奋斗的希望和决心,那他可能就不是祥子了。普通人遇到这样的事,无非有两种选择,要么好死,比如小福子,要么赖活,比如最后的祥子。我觉得变坏以后的祥子至少有一点是幸福的,他转变得很彻底,不必端着,不必纠结,既然勤勤恳恳,体体面面的做人得不到一点好处,仍然是要被欺负被骗,为什么还要那么累呢?得过且过吧,混吃等死吧,一切都无所谓了。我们可以把这种结果归咎于那个万恶的旧社会,现在时代进步了,按理说人们的生活应该没那么艰辛了,可是动不动就有人忧郁了。前几天看到韩国女演员崔雪莉在家中死去(疑似自杀)的消息,令人感叹,她只有25岁,多么年轻鲜活的生命啊。有人说是抑郁症,别看她在台前光鲜亮丽,喜笑颜开,尽情绽放着自己的美丽,可是在没有人的夜晚,被一些恶评折磨着的她,满脑子里想的都是要怎么死,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抑郁症不等于心情不好,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劝慰,它是一种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别说演员了,普通人生活的也并不轻松,升学的、就业的、成功的各种压力,依然是如几座大山一样压在每个人的头上,如何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如何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让生活更充实更美好,这是一个值得深思,也值得探索的问题。听高晓松的节目,他说得让孩子多学点“没用”的东西,比如琴棋书画一类的,这可能比盯着他的考试成绩强百倍。可现实中我们往往反其道而行之,放弃一切“没用”的爱好,只为那一个目标努力奋斗。成人也一样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永远都没有错。有能力就多去远方走走,看看别人的世界和生活,心态才能更平和,才没那么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没有能力出去就多读书吧,那也是体验不同人生的好办法。
前一篇:【越南·顺化】柏勒酒店
后一篇:子健的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