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之西(2)惊艳于热烈奔放的上党八音会
标签:
上党八音会唢呐打击乐三十六郡 |
分类: 一直在路上 |
山西长治地处黄河中段,太行山南麓,二千多年前,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置三十六郡,长治为其一郡,称“上党”上党八音会是一种民间吹打乐,在山西省东南部于长治、晋城一带广为流传。它起始于夏商,形成于春秋,汉唐时成为一个完整的音乐形式,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八音会是民间组织的音乐班子,主要使用鼓、锣、钹、笙、箫、笛、管等八种乐器,故名八音会。
八音会的主要功能是服务社会、服务民众,娱神、娱鬼,以及人自娱。如:宫廷官府的礼仪祭祀,迎来送往,喜庆宴乐;军队中的出征助威,班师凯旋;还有民间的迎神赛社、婚丧嫁娶、生儿育女、满月开锁、开业典礼等。
上党地区的八音会,是民间音乐的艺术形式,发源自长治市长子县,起源则已无从考证。但散存于书志笔记中零星记述,可大致推论它萌生于战国秦汉时期,脱胎唐代乐舞和宋金队戏,发展形成于明末清初。
八音会的打击乐为"武场",吹管弦乐为"文场"。演奏者全神贯注、十分投入。被人称赞的八音会神采飞扬、格外卖力,倍觉光彩。他们总希望年年保持这个荣誉。而被人冷落的八音会则不甘失败,总要狠下苦功,准备下次出人头地,这种竞争永无止境。
上党八音会在演奏中亦吹亦打,高亢激越,它的吹可以"文吹"也可以"武吹"。"文吹"是普通的吹奏
,吹奏者通过吹、卡和老咪(口哨),让人从头至尾有声有色听个完整痛快,给以听觉的满足。"武吹"则不仅吹得好,而且还要外亮功夫。如口咬铡刀,刀的两端系盛满清水的水桶,刀上放花瓶或盛满水的碗,此时就要用鼻孔吹奏两支唢呐,有的鼻孔吹一支唢呐,但唢呐碗上插一支筷粗的细棍,顶端有个铁针,针上旋转着一个瓷碟,为让观众看得更清楚,演奏者特意站到桌子上,观众看了真是赞叹不已。知名度如何的八音会,拥有几个全行的好把式是至关重要的。是乐班中最为火爆热烈,也是最出彩的部份,击鼓者靠他高超的击技,轻击、连击、重擂、击边、刮鼓钉、鼓楗耍花互击等,打出各种鼓乐音色。打击乐中的锣、钗等,不仅声音嘹亮,而且上下翻动金打击乐光闪烁,演奏者随着乐曲的情绪或坐或站或跳,并有一定的亮相姿势,到高潮处,他们把手中的乐器抛向高空,随手又能接住,正赶上下一个节拍,这时也正是观(听)众鼓掌喝彩的地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