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韩咖啡店
老韩咖啡店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654
  • 关注人气:28,8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山之西(一) 初入皇城相府

(2010-04-09 23:34:11)
标签:

河山楼

《康熙字典》

午亭山村

陈廷敬

皇城相府

分类: 一直在路上
  山西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虽然河南山西是相邻最近的两个省份,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去山西实地体验过当地的风土人情,这次正好和老搭档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的静静同学一起自驾车去山西进行一次期待已久的美食之旅。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这里枕山临水,依山而筑,城墙雄伟,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
皇城相府是康熙朝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历任吏、户、刑、工四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大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清代名相陈廷敬的府邸。
皇城相府面积十万多平方米。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建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讲究、雕刻精美。康熙御赐的“午亭山村”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我们入住的宾馆就在皇城相府旁边,很有山西建筑的特色和风格。

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景区的管理还是相当规范的,崭新明快的观光车相当正规。

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的礼制建筑,也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丰厚而值得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

外城城门外有高达8米的御书楼,康熙帝御赐的“午亭山村”石刻匾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外城内有大小石牌坊两座,铭刻着“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功德。同时,保存完整的康熙帝在陈廷敬病重期间和病故后亲赐的御碑,表达了康熙对陈庭敬的敬重,是对陈廷敬生荣死贵的最好记录。这里,御碑之多、御书之富、保留之完整,为国内少见。
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小花园的亭子里设计的是仿照兰亭序里古代文人喝酒之所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是上巳节中派生出来的一种习俗。那时,人们在举行祓楔仪式后,大家坐在水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故称为“曲水流觞”。觞系古代盛酒器具,即酒杯。通常为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也有陶制的,两边有耳,又称“羽觞”,因其比木杯重,玩时则放在荷叶上,使其浮水而行。这种游戏,自古有之,古“逸诗”云:“羽觞随波泛”。汉也有“引流引觞,递成曲水”之说。后来逐渐成为上已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人,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当时,王羲之等在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据史载,在这次游戏中,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成诗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书圣”。

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康熙字典》

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

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康熙字典》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收录汉字最多的古代字典。《康熙字典》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
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康熙字典》作为我国古代字书的集大成者具有以下特点:收字多,字之别体、俗写均录,字体似而音义异者编为“疑似”,另列“备考”、“补正”;注音最全面,搜罗字音完备,凡是韵书所载依序排列;释义求古,义例多为原始出处。这些优点极大方便了经复古思想浓郁的封建士子,故而被誉为“体例精密,考证赅洽,诚字学之源薮,艺苑之津梁”(王引之语)。虽然它也有缺点,自清王引之至今,代有研究补正者,且嗣后在其基础上出现了《汉语大字典》、《中文大字典》,但是由于编纂目的不同,《康熙字典》注重“古”而后继者服务于“今”,故时至今日《康熙字典》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阅读古籍、整理古文献、从事古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书,尤其是在俗文学研究如敦煌学领域,它是手头必备之书(郝春文语)。
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各种版本的康熙字典
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河山楼,据说是为抵御流寇侵扰所建,整体为砖石结构,没有方木,同时能容纳千余人避难。如此大规模的民用军事防御堡垒,一般人很难想象,即使今天看来,河山楼的设计也非常科学合理。它三层以上才设有窗户,进入堡垒的石门高悬于两层之上,通过吊桥与地面相通。为了便于探知敌情,河山楼楼顶不仅建有垛口和堞楼,而且还专辟有利于转移逃生的秘密地道。为了对付可能出现的长期围困,河山楼内还备有水井、碾、磨等生活设施,储有充足的粮食。



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相府景区里有一个很专业的字典博物馆。

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整个皇城相府的建筑特征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古朴庄严、浑厚坚固。在河山楼内还有井、碾、磨,并有暗道直通城外,聚甲藏弩、护城保庄、抵御外侵。
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在山之西(一) <wbr>初入皇城相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