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游记之岳麓书院访古

标签:
this理学家style苔痕朱张会岳麓书院杂谈 |
分类: 一直在路上 |
岳麓书院位于长沙市湘江畔岳麓山下,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公元958年)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南宋理学家朱熹等曾在此讲学,据说,鼎盛时期从学有千人之众。
从岳麓书院至湖南大学的千年办学历史,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这两张椅子可是相当有名的,著名的朱张会讲就是在这里举行的,带出一段文学史上的千古佳话。
1165年(乾道元年)岳麓书院延聘著名理学家张主教岳麓,更加强了岳麓书院在南宋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
张主教岳麓,一时群英骤至,人文荟萃,从学者广及东南数省,人数达千人之多,以致“马饮则池水立涸,舆止则冠冕塞途”,为岳麓历史上所未有。南宋另一位大理学家朱熹闻张得衡山五峰(胡宏)学,专程造访岳麓,举行了驰名天下的“朱张会讲”,推动了闽学与湖湘学的交流,岳麓书院的影响也更深更广。诚如元代理学家吴澄在《重建岳麓书院记》中所说:“自此之后,岳麓之为岳麓,非前之岳麓矣!地以人而重也”。
最近一段湖南卫视开设了个千年论坛节目
邀请的余秋雨先生讲座,余先生很有自知之明和谦逊,开讲时没有敢坐在这个台上,而是在台下另设的座位,经导游小姐这样的介绍,对余先生又有了别样的认识,看来此公还是很有一番胸怀的。
看看这石壁上的青苔是不是更深刻的体会前人为何会能够写出
苔痕上阶绿这样的名句了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重温一下这样的千古佳作罢,这可是初中时背的滚瓜烂熟的作业
但是在今天这样的地方和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心路历程,
才对作者当时的心境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石阶上顽强长出的小草
居然还努力的开出黄色的小花来
为这样坚韧的生命喝彩!
在这样一草一木都似乎充满着文化味道的古书院里
连小盆友都显得很爱思考哩!
边喝水边琢磨什么呢?
该吃奶了哥们醒醒吧。
服了你了!
品种优良没办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