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日记(二)
6月29日
一觉醒来,发现昨夜所见安曼原是海市蜃楼。街道两旁的房子通通灰白石材贴面,倒也独具风格,只是绝少树木,像我这样的中国南方人见着心里直发慌。我必须看见水和树木,才觉得神清气爽。那句顺口溜果然有理:阿拉伯世界晚上比白天好看。
约旦全称叫“约旦哈希姆王国”,国家的实权掌握在哈希姆家族手里。哈希姆是个古老的宗教家族,为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一千四百多年前,一个穷苦的牧羊人穆罕默德萌生了创造新宗教的念头,但他因为手里没钱而无从着手。后来,这位牧羊人娶了一位富裕的寡妇,他的宗教活动便有了经济支持。于是,他告诉人们有位叫“阿拉”的神灵派他到人间布道,人们慢慢就相信了。不知是否有人问他阿拉长得什么样子,他是在哪里见到了阿拉。可以推断的是这位聪明的先知没有向任何人描述过阿拉的模样,阿拉伯人从来都不知道阿拉长成什么样子,只是信奉阿拉和他的使者。信众越来越多,穆罕默德终于建立了自己的神权国家,并通过武力征服扩充他的宗教影响范围。他的后裔一千四百多年来都统治着这片地区,尽管这个家族有时也被别的政治力量推翻。哈希姆家族因为有位先知显祖而万世尊荣,穆罕默德当年的革命活动真是一劳永逸。
上午参观约旦古城城堡山。这里是安曼市最高的山头,站在山顶可往四周俯瞰全城。城堡山可以看作安曼市文明的源头,早在公元前11世纪,阿蒙王国的都城就建在这里。阿蒙人崇拜太阳,我们从山下驱车而上,老远就望见高大的石柱,疑似古罗马风格。一问陪同,原来是古阿蒙人崇拜太阳的神殿。殿堂早已坍塌,惟余断壁残垣。今天陪同我们参观的是约旦作协副主席巴沙尔·施里达先生。
四顾不远处的座座山头,房屋密如蜂窝。自然也是一片灰白,不见树木。天空不见一丝云彩,太阳烤得脸直发烫。背着枪的军人多寻阴处躲着,陌生地望着游人。阴处未必是树下,多是断垣背阳处。
城堡山上有座博物馆,藏有国内四处挖掘出的文物。可是作为国家博物馆,在中国人眼里简直太小了。馆舍不会比中国五星酒店的大堂大多少。
回望山下,可见古罗马剧场。看完城堡山,专门下山参观这个剧场。正是平时在画片或电影里常见的那种椭圆形剧场,看台逐级而上。看台与舞台间有个半圆形平地,为剧场最低处。平地中心位置有雕花石盖,底下疑是空洞。陪同说,站在那个位置发表演说,剧场任何地方都听得非常清楚。
剧场旁边也有个小小博物馆,展示着当地人古时候的生活方式。这里的居民是古时候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他们是现代阿位伯人的祖先。
随后巴沙尔先生领我们乘车四处转悠。我们不知道他的意图,只得问翻译胡凯。翻译说:也许是想让我们看看市容吧。胡凯知道阿拉伯人是散漫和随意的,也并不多问。果然,我们慢慢看出,这位副主席先生真的只是领着我们兜风。安曼是座山城,道路陡峭曲折,可他们的车速却相当快。记得先天晚上这位巴沙尔去机场接我们就说过:明天带你们在安曼参观,你们坐在车里感觉就像坐飞机。我坐在车里前仰后合,又想起使馆提供的资料上说过,这里的司机不习惯打转向灯,拐弯时多以手势示意。我仔细观察,真是如此。简直太逗了。
路过一大门封锁着的院落,使馆随员小徐说:这是他们一位公主的府邸,也就是前国王候赛因妹妹的家。我回头看去,只望见低矮的屋舍,盖着机制红瓦,极不起眼。我说:这哪像公主住的地方?小徐说:阿拉伯人房子就是这样,里头豪华。
安曼市就是沿着大小山头建的,汽车便在山头间起起落落。每到制高点,远远望去就是座座秃山和连绵不断的戈壁。车外突然传来凄厉的歌声,听着毛骨悚然。一问,原来是清真寺宣礼塔传出的唱经的声音,告诉信众们要祷告了。这里的穆斯林每天要祷告五次。望望车窗外,果然见有人或站或坐,低头闭目,口中念念有词。但更多的人仍是该做什么仍做什么,街道上仍是行色匆匆的白袍和黑袍。
汽车又爬上一座山顶,远处赤裸的石山在强烈的阳光下极是刺目。我想时到今日,那寸草不生的石山沟里突然冒出一个人来,说:我是上帝派来的使者!这人肯定会被人当作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