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日记(一)
6月28日
27日下午乘国航飞机西行,于当地时间上午十点半到达阿联酋的迪拜市。期间飞行约七小时许。因是往西飞行,太阳总是落不下去。手表没有调到当地时间,太阳下山已是北京时间夜里九点半。途中见有大片高山白雪皑皑,心想应是帕米尔高原。
需在迪拜停留十八小时,再转乘约旦皇家航空公司飞机往安曼去。下了飞机,见到的便是白色长袍的阿拉伯男人和黑色长袍的阿拉伯女人。早有人告知,阿拉国家晚上比白天好看,室内比室外好看,小孩比成人好看,男人比女人好看。真的到了这里,发现前面三句话说得有道理,后面那句话并不准确。这句话的意思是阿拉伯女人都蒙着脸,长得再漂亮也看不见。其实不然,这里女人们多数只是包着头巾,完全蒙脸的只是极少数。
出关后住德拉小镇酒店,看来这是国航安排转机旅客常来的地方。住一宿,转次日下午四点飞机往约旦。因是联机转运,行李直接上了下一趟飞机,我们只带着随身小包,而国外酒店又没有洗漱用具。一夜下来,我们个个胡子拉碴。我便自嘲:这下好了,同阿拉伯兄弟打成一片了。
下午三点前赶到机场,往候机大厅坐下,便是漫长的等待。阿拉伯人的拖拉和懒散让人无可奈何。这种时间只好用来观察阿拉伯人的习性。他们自然是彬彬有礼的,但你别想让他们把手头动作加快些。办理登机手续的窗口有几十个,工作着的却只有几个。这几个窗口,除了慢条斯理的职员,还有他们的同事站在旁边陪着聊天。
身边过往的阿拉伯女人都很漂亮,想找出一个长得差些的很困难。有同行者忍不住要拍照,却知道这是阿拉伯世界的禁忌,便假装拍摄同行而偷拍美女。挺逗的。
晚点四个小时之后,我们终于登了机。我置身从未有过的体验,感觉不是坐飞机,而是在中国坐公共汽车。满是拖儿带女的阿拉伯人,吵吵嚷嚷,婴儿啼哭。往往是一个男人带着五六个家小,大的孩子能够背行李了,小的孩子尚在怀中。左右环顾,有些看不出他们的亲属关系。琢磨半日,听孩子们喊爸爸妈妈,才知道原来是一个男人带着两个老婆和一大帮孩子。真主说过,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
当地时间九点半,才到达安曼。安曼机场的出关安检特别烦琐,滞留一个多小时后才出来。中东地区情况特殊,大家也都不急不躁。出了机场,已是晚上十点半。我们终于见到了阔别二十四小时的行李。
中国驻约旦大使馆文化参赞赖先生和随员小徐,以及约旦作协主席萨迪格.朱达等到机场迎接。因为飞机晚点四小时,他们跑了两趟。真是难为他们了。
我们一行五人,团长是内蒙古作协主席阿尔泰先生,自然是蒙古式的豪爽,亦有长者风范;朝鲜族作家、延边作家主席许龙锡先生被封为副团长,我们叫他许团副;还有位哥们是大庆市作家王立纯,一位成天乐呵呵说调皮话的主儿;翻译是一位北外的青年才俊胡凯,还在读研究生,已是少年老成,将来必成大器。
约旦是个山国,境内只有石头和戈壁。首都安曼也是个山城,沿七个山头而建。汽车在曲折起伏的街道上行驶,但见灯火辉煌,行人攘攘。沿路可见各种餐厅,多露天而设,就餐的人很多。夜生活少不了穿黑袍的阿拉伯女人,眉眼如仙,面似敷粉。阿拉伯音乐随时从车窗里飘进来,很有些浪漫。
萨迪格先生说了一大堆欢迎的话,对中国作家表示敬意。他听说阿尔泰先生是蒙古族,非常高兴,说:我们都是成吉思汗的后代!阿拉伯语我一句也听不懂,只是听胡凯不停地说“哎哟哇”,仿佛肚子痛。我猜肯定就是“yes”。一问,果然是的,却把胡凯逗乐了。
夜宿耶路撒冷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