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门(十七)

(2009-09-28 17:27:15)
标签:

历史

谭文启双龙

文化

小说连载

杨门

分类: 历史小说

第十七回    孟良盗骨还 会战澶州城

 

 

这天乃是中秋佳节,杨延昭便与众将于帐中饮宴庆贺,杨延昭喝了几杯,忽然感慨说道:“自到了佳山寨后,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秋了。唉……!”

岳胜道:“值此佳节,本官为何叹气?”

杨延昭道:“吾父子八人,自归大宋以后,与北番世仇。我父令公,因瓜州之战,丧身于胡原谷,当时暂埋骸骨于李陵碑下。每欲遣人取回,葬于先莹少尽人子之道。奈无心腹之人,代我前去,心常怏怏,不知何日得伸此志也。”

岳胜道:“本官此意,诚乃大孝至情。争奈番兵阻道,四下皆贼敌,难以亟取;须迟缓数年,则可计较。”

杨延昭不由长叹道:“父亲……”

孟良在旁听见,心里不由想:“我蒙三次不杀之恩,今日要人出力,所在无一人敢承其志者。不如乘今夜悄悄偷出营寨,密往胡原谷。取得骸骨而归,少报本官之万一。”

第二天升帐,杨延昭发现孟良没有来,便问:“怎么不见孟良?”

岳胜道:“今日一早就没看到他了。”

杨延昭怔道:“昨日席上饮酒,今日却缘何不见?”

岳胜便道:“孟良终是贼性,莫非逃奔他处,不与本官知道?”

杨延昭道:“我观孟良,其性虽粗,志如金石。既降于我,宁肯私奔他适乎?”

岳胜自觉失言,登时低头不语。

原来孟良乘着半夜无人之际,离开了佳山寨,单人匹马来到胡原谷中,可是找遍山上,却也不见老令公的骸骨。这时,前面走来一名樵夫,看他的装扮是汉人,孟良便上前截住那名樵夫,并有礼地请教道:“此处有杨令公骸骨,今缘何遗失无存?”

那樵夫道:“一月之前,幽州萧娘娘已令人掘取,迁葬于红羊洞去了。”

“哦,多谢。”孟良便谢过那名樵夫,然后回身就走,他想:“专来干此功劳,若不得骸骨,亦难以回去,不如径入幽州,徐图计较。”

孟良深入敌境,来到了幽州城外,忽见前面有一渔父经过,孟良便上前问道:“汝要入城否?”

那渔父应道:“赶明日献鱼,如何不入城?”

孟良问:“献甚么鱼?”

渔父道:“八月二十四日,乃萧娘娘寿诞,例当进献鲜鱼奉贺。今朝是二十三日,明日清早要进。”

孟良一听,心中暗喜:“中我计矣,嘻嘻。”便对渔父道:“我番帅喂马者,亦要入城,当与公同往。”

渔父信以为真,便答应同行。可是当他刚回身推车欲进城之际,却被孟良猛地从后面袭击,重重一拳击中脑门,顿时把他击昏在地。孟良把渔父拖到了一处隐蔽的地方,然后剥下他的衣服、牙牌穿戴到自己身上,并推起他的渔车,径入城中。守门番军见孟良称说贺寿者,搜检牙牌是实,径放他进。

孟良奉鱼进宫,面见太后,萧太后看了看那些渔利,便问:“此鱼比往年小,鳞又不新鲜,如何敢进于我?”

孟良道:“臣每年进者虽大,皆非美味。此鱼极是难得,近日于河中网取,养之池内数日,盖因天气乍热,其色不鲜。然滋味实与凡品不同,请太后试尝之,便见端的。”

萧太后道:“言之有理。汝且退,须持过却圣节,各员役一同赏赐,然后回家。”

“谢太后!”孟良便拜辞而下。

接着,萧天佑出班奏道:“今有西凉国进贡中朝骕骦良马一匹,路经幽州地界,被守官夺得送来,其马是骏骑:碧眼青鬃,毛卷红纹,四蹄立处,高有六尺。”

萧太后道:“此马果是难得,下命有司,用心喂养,以备出入。”

萧天佑连声应是。

且说孟良潜入了红羊洞,果然找到了一个“令公塚”,孟良立刻掘开塚墓,里面果有一副骸骨,于是便把骸骨包好,藏于体内,然后便要离开。

刚出洞外,就撞上两名巡逻的辽兵,辽兵一见孟良满身灰尘,便马上截住他问道:“汝是何人,敢来做此勾当呀?必是宋朝细作,汝从何处发掘而来?”

孟良连忙道:“小人不是细作,乃渔父矮张也。日前献鱼上朝庆寿,蒙太皇敕旨,留我父子赐宴。吾父因见皇封御酒,多吃了几杯,不料醉死。路途遥远,只得将尸首焚化,带取骸骨归葬。岂有细作,敢来此处寻死?”说罢,还号哭起来。

两名辽兵竟然不辨真伪,信任了孟良之言,便放他离开。

孟良离开红羊洞之后,回到了幽州的市集内,听见老百姓们在议论着萧太后所得的宝马,有老百姓问这匹宝马有何特别之处,另一人回答道:“听说此马碧眼青鬃、毛卷红纹,四蹄立处,高有六尺。爬山涉水如履平地。于百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

“此马果是难得!”

孟良听了,心里暗想:“若能盗得此马回去,必是大功一件!”正巧经过一家药店前,孟良又生一计:“这里有间药店,进去配些麻药,让这马吃了,然后……嘻嘻。”于是孟良就走入那药店之内。

老板见有客人来,马上招呼:“客官要买些什么药?”

孟良便问:“有没有让马吃了就吃不下草料的药?”

那药店老板听了,便一脸糊涂地说:“客官真是会开玩笑,我们这只有让马多吃草的药,哪里会有您说的药!”

孟良道:“那你有没有让马吃了会全身麻痹的药?”

老板道:“我这倒有两种让人吃了会全身麻痹的药,一种叫曼陀罗,一种叫麻沸散,不知马吃了会怎么样?”

孟良想了一想,便向老板要了一两麻沸散,然后便折返皇宫而去。

夜里,有养马的军吏慌张地走进宫内,向萧太后禀报,萧太后问他何事慌张,那军吏道:“西凉国的那匹骕骦良马不知何故不进食了!”

萧太后道:“此马不食,莫非汝等调养失宜之故?”

军吏道:“贵相良骏,本难调护,既不食,必有病。乞陛下圣旨,召募有能医治者,重赏以爵,或得识其性者,用之保护,可万全矣。”

萧太后点头道:“允奏,即下榜文,招募善能医马之人。”

“遵旨!”

诏令一下,到了第二天,军吏便来奏报,说有人揭了皇榜,自称能医此马。萧太后命传那人晋见。不一会儿,孟良就随军吏入宫,拜见萧太后。

萧太后问:“汝能医治骏马耶?”

孟良道:“臣即前日进鱼之人,亦晓医马。不消一二日,管保医好此马。”

萧太后道:“汝若医得平复,当封汝重职。”

“谢太后。”便立即由军吏带下,去医治那匹良驹。

仅过了一天,孟良便来报喜,萧太后便要封孟良官职,孟良立即奏道:“蒙陛下深恩,赐臣官职。缘此马兀虫耳贵初瘥,血脉未固,若不随宜调之,恐又再发,便难调治。当与臣带往州所,驰骋几日,方保无再发之虞。”

萧太后听罢,便道:“卿言极有理,传令将此马与渔夫带往燕州而行。”

孟良当即叩谢,然后退下。军吏把马交给孟良,孟良遂牵马离城,但是却并非前往燕州,而是放马向佳山寨飞驰而去。

不久,消息传开,震惊全城,百姓们议论纷纷,萧太后更是勃然大怒,当即派出人马追赶。

且说孟良一去数天不回,杨延昭十分担忧,忽然听见帐外传来孟良的喊声:“本官,番兵追来也,快准备迎敌!”

杨延昭吃了一惊,抬头看见孟良快步而入,便道:“是孟良!出什么事了?”

孟良上前跪倒在地,对杨延昭道:“吾盗取了令公的骸骨,又偷了萧太后的宝马,萧天佑现在带兵追来也!”

杨延昭闻言,万分震撼,当即上前扶起孟良道:“孟兄弟大德,取还吾考令公之骸,延昭无以为报。”

孟良道:“本官不必客气,先击退敌人再说!”

杨延昭深深一点头,随即回归本位,传令击鼓聚将,便向众将如此这般说了一次,众将齐声应命,于是便开始布置迎敌。

且说萧天佑兵临关下,杨延昭领一支人马出迎,萧天佑怒喝道:“贼人盗我大辽骕骦良骥,好好献还,饶你残生。不然,踏上关来,寸草不留。”

杨延昭对身旁的岳胜道:“岳胜不擒此番将,更待何时?”

岳胜应道:“末将领命!”便催马出阵。

岳胜至辽军阵前,喝道:“番蛮敢来相斗吗?”

萧天佑道:“怕你不成?”舞动狼牙棒便来战岳胜,萧天佑道:“南蛮小子,今日让你见识我萧元帅的厉害!”

岳胜道:“废话少说,来吧!”

两人交马,刀棒互拼,火星四溅,接着岳胜以一轮快刀袭来,当真一刀快似一刀,直让萧天佑措手不及。二人厮杀了七个回合,萧天佑便感到不敌,于是虚晃一棒,说道:“今日难分胜负,我们改日再战!”便回马就走。

岳胜大喝道:“哼,想逃,没那么容易!”便挥动大刀,从后赶来。杨延昭见萧天佑败走,便立刻一举长枪道:“全军出击!别让萧天佑跑了!”于是全军从后掩杀过来。

萧天佑领兵向后急撤,谁知道才走不远,就听见两边树林锣声响起,随即伏兵齐出,夹击过来,萧天佑惊道:“不好,中了埋伏!”

杨延昭让中军打起信号,让全军合围,拦截辽军。于是两军在这树林中间的平原展开混战,萧天佑率众奋力冲杀,一连冲破宋军的两重包围,才突出宋军的包围,向着前方的河道奔去。只要过了河,便是辽国边境,宋军自然不敢再追。

只是,萧天佑的人马退到河边时,却又有一拨宋军伏兵杀出,竟是屠卫等三人领兵埋伏在此,一见辽军退到,便一举杀出,堵住后路。萧天佑惊恐之际,突然杀声大作,原来是辽国援兵到来,萧天佑当即奋起神威,两军在河边又展开一场混战。

杨延昭与萧天佑相接,萧天佑道:“南蛮皇帝昏庸,听信奸臣谗言,害得你家破人完,不如归降我大辽,不失封侯之位!”

杨延昭道:“呸!我杨家世代忠烈,岂能降汝蛮夷?速速退兵,免得成为我枪下亡魂!”

萧天佑大怒,抡动狼牙棒,再来战杨延昭。但是十余回合之后,萧天佑便战不下去,急忙一棒猛砸过去,使杨延昭回枪接挡,萧天佑趁机拨马回身,退入阵内。

辽军几经冲突,终于渡河而去,杨延昭也不追赶,传令打扫战场,奏凯回关。

回到关上,杨延昭对众人道:“萧天佑虽然撤去,但定不死心,用不了多久必来相侵!”

杨九妹道:“六哥不必烦恼,萧天佑若敢再来,定叫他有来无回!”

杨延昭道:“九妹还是这么卤莽,你也离家日久,也该回去看望母亲了,免得她老人家挂念。”

杨九妹道:“可是……”

杨延昭道:“去吧。”

杨九妹无奈,只好应道:“呐……那我就先回去了,有战打时莫忘了叫我来啊!”

杨延昭微笑道:“知道了,快去吧。”

杨九妹便启程返回汴京而去。

回说京城之内,传来佳山关的捷报,真宗大喜道:“延昭才守三关,近得捷音,其功不小,朕当重赏之。”

八贤王道:“杨郡马忠勤为国,陛下赏之实当。”

真宗道:“立即派遣使臣,赍缎匹羊酒,前诣佳山寨,赏赐郡马。”

八贤王道:“如此一来,全军将士无不感陛下盛德!”

真宗笑着点了点头。

诏书甫下,忽又有边关急报传来,说辽兵挥军攻打澶州,澶州守军急奏乞求援军,真宗忙问道:“番兵犯界,当令谁部兵退之?”

八贤王道:“澶州近三关地方,若敕郡马退敌,管教成功。”

真宗便道:“允奏,立即下敕,着杨六郎抵御北兵。”

两纸诏书先后到了佳山寨,杨延昭先谢过赏赐,继而升帐与众将商议道:“今番兵屯止澶州,近为边患,朝廷敕我等御之。汝众人当用力向前,不宜造次。”

孟良出前道:“此患是小人惹来,我当率兵迎敌。”

杨延昭便道:“萧天佑北番名将,汝引兵先行,吾率众相应。”

孟良领命,杨延昭又唤岳胜出来,对他说:“汝引马军一千出关,俟战酣力乏,可冲阵击之。”岳胜也领命,二人便一同出发。

杨延昭接着道:“寇大人和八妹留守,其他人等与我随后救应。”众人齐声应命,杨延昭即整兵出发。

且表孟良、岳胜领兵先行,很快便抵达澶州城外,果见辽军把澶州重重包围,孟良便领军直奔辽营,大喊:“萧天佑,你爷爷来了!”

萧天佑在营前观阵,一眼认出孟良,不由怒道:“我当是谁来了,原来是你这贼人!谁与我擒此贼人!”

副将耶律第、黄威显齐声应声道:“主帅不须挂念,凭我众人之力,务必成功而回。”

萧天佑同意,耶律第便和黄威显领一支骑兵出营,与孟良、岳胜之兵相会于平原上。岳胜道:“敌军势大,不如等巡检大军到来再进攻!”

孟良却道:“怕他做甚,先把他那两个爪牙给端了,敌军必乱,趁势抓萧天佑,岂不是大功一件!”

岳胜也是个英雄好胜之人,便道:“说得对,这两个我们一人一个,谁也别抢!”

孟良咧嘴一笑,便与岳胜一同纵马而出,岳胜首先与黄威显接战道:“来来来,咱们练练。”

黄威显怒道:“找死!狂妄之徒,快来受死吧!”

岳胜道:“死的是汝!”

两人仅交马一合,黄威显便被岳胜震得双臂发麻,大吃一惊,岳胜再欲挥刀来打第二回合,却见黄威显拨马就逃。

孟良与耶律第接战,大喝道:“番贼快来受死。”

耶律第道:“今日要让你知道辽国大将的厉害!”

两人各抡刀斧,于阵中来回交马,连战七八个回合,不想孟良力猛过人,而且斧法迅速,耶律第战他不下,只得虚晃一招,回马就走。

被孟良、岳胜率兵掩杀一阵,败退回营。

耶律第回到营中,向萧天佑请罪:“末将无能,大败而回,特来请死!”

萧天佑道:“这也不怪你们,孟良、岳胜,英雄之将;且部下皆八寨强徒,都能争斗。若不以智胜之,徒战无益也。离此三十里,有双龙谷,两边山势险峻,只有一条小路可通雁岭,岭下便是幽州之野。先得一人引步军埋伏于此,赚敌人进入,即出围之,不消半月,皆饿死于谷中矣。”

耶律第立刻道:“小将愿一往。”

“汝去最好。”萧天佑又对黄威显道:“汝率骑军一千,于雁岭下多张旗帜,候敌人进入谷中,垒断其路。”

黄威显应道:“遵命!”二人即各自点兵出发,前往埋伏。

这时,杨延昭引大军赶到,与孟、岳二人会合,然后一同杀往辽营。

宋军来到辽营前,高声叫阵,萧天佑亲自出营迎战。孟良纵马而出道:“番贼不即退去,必来丧其命矣。”

萧天佑道:“偷马之贼!尚敢来斗耶?”也催马出战。

二人各展绝招,于阵中厮杀。萧天佑果是辽国第一猛将,一柄狼牙棒舞得虎虎生威,劲力吞吐,使之有如狂龙翻舞,孟良也不得不使出十成功力,才勉强与之打成平手。不过,孟良一轮狂砍的招式攻来,终于使萧天佑露出破绽,孟良抓准时机,一斧劈去,竟砍中萧天佑的胸前护甲。谁知道萧天佑护甲竟然纹丝不损,孟良吃惊之下,萧天佑已然拨马驰去。

萧天佑呼喊道:“不怕死就追来!”

孟良怒道:“怕你不成?”竟真的策骑追去。

萧天佑一路败退,向深谷中奔走,孟良也紧追不舍。追到一处谷口,杨延昭引兵赶上,喝止道:“众人且慢追赶,恐敌人用埋伏之计。”

孟良却道:“此处我素惯熟,里头乃绝地,只有小路可通雁岭,番将不知路径,走入谷中,正好乘势擒之,如何不进?”便不听杨延昭之言,领兵追入谷内。杨延昭无奈,只得率众跟上。

当他们进入谷中时,却发现不见了萧天佑的踪影,杨延昭见此状况,马上省悟:“敌人已有计谋,若不急退,定遭其困。”

话犹未了,就听见谷口号炮响起,伏兵尽出,堵住了谷口。辽军齐声高呼,要宋军投降。杨延昭急道:“出口已被堵死,四周又是悬崖岩山,如何得脱?”

焦赞道:“小将愿部兵冲开谷口,救着本官出去。”

杨延昭道:“番兵甚众,如何抵挡?徒伤士卒而无益,不如停待几时,乘势或可走脱。”

岳胜道:“寨中不知我等被困,倘若外无救援,内绝粮食,番兵乘疲杀入,岂不坐而待毙!趁人马尚强,依焦赞之言可也。”

杨延昭道:“救援之处本有,奈无人通透。此去五台山,一望之地,若得一人前去,报与吾兄杨五郎得知,内外夹攻,则可脱此厄矣。”

孟良立即道:“本官与众人忍耐在此,待我攀过岩山,偷出山谷,前往五台山求取救兵。”

杨延昭道:“汝去须用机密,见了吾兄,求他作急而来。”

孟良点头应是,于是杨延昭便引兵虚攻谷口,吸引辽军注意,孟良则乘机卸去重甲,换上便服,攀岩翻山而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杨门(十六)
后一篇:杨门(十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