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管理细节重要性 |
分类: 峰侃管理 |
我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大型的中外合资食品企业工作,投资建设这个企业的外资机构在国内还投资有很多同类的食品加工企业。笔者所在这家企业的规模是当时亚洲同行中最大的一家,设备也最先进。但就是多年不赢利。原因是产品质量始终过不了关,经常是到了对方口岸后,一检查菌群超标,就给退了回来。作为一家享受原材料进口免税的外向型企业,产品是不允许内销的,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非常长,投资方多次派人到企业调查,每次都无果而终,令投资方非常头疼。
其实,我在车间实习时看的非常清楚,质量上不去的根源就在于管理人员和员工不注重细节管理。比如,按规定食品原料掉到地上后,就顺着地槽冲走不要了,不允许拾起再用,怕带菌感染其它食品。但我随时能看到工人将掉到地上的原料检起来继续加工的行为,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工人们的回答很朴素,他们认为地面太干净了,跟镜子一样亮,怎么可能有菌呢?管理人员也认同这种做法。
食品加工案台和地面通常每隔一个小时就要用不同的洗液按顺序清洗一次,工人每隔半个小时就要洗一次手,加工食品时不允许带橡胶手套,因为手套沾染食品后滋生细菌的速度非常快。但所有这些在具体实施时执行的都不够彻底,比如为了提高食品加工效率,管理人员擅自将清洗间隔时间提高到了1.5个小时;员工嫌食品油腻脏手,管理人员就允许工人戴橡胶手套;为了降低成本,清洗液的种类也被掉了包。所有这些操作细节的调整大家都觉得无所谓,在总结菌落超标原因时,谁也不会认为是这些小问题引起的,大家都认为菌落超标的原因是厂房设计不合理、原材料不洁引起的。
当时的中国食品企业还没推行HACCP,但这家企业是采用HACCP来控制产品质量的,且它的质量控制标准,就是当时的国家标准。问题是,其所雇佣的中方管理人员经常是按照国内传统经验来管理,根本意识不到这种先进的质量控制模式的重要作用,以及自己遵守这一制度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日常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过程中,忽视细节管理,导致企业生产的产品迟迟无法达到出口标准,企业亏损严重。
在我离职2年后,投资方改组了企业管理班子,加强了各环节的细节管理工作,现在企业经营工作已走上正轨,其产品远销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多年来,我一直以这家企业的实践为教训,在强调企业远景和战略管理的同时,非常注重细节管理,尽量避免因小失大。这种对企业管理工作系统而全面的思考和实践对本人的事业成功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今天把它写出来,希望能对有志于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同仁有所帮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