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色彩印度(26)· 神啊,我拿什么献给你

标签:
宗教信仰祭司印度教徒仪式旅游 |
分类: 行走亚洲 |
时间:2009年2月6 - 8日
地点:瓦拉纳西(Varanasi, 又称贝拿勒斯,Benares)
前几天看一个关于基督教的电视节目,讲的是基督教从产生、发展,到今日在欧美衰落的过程。其中讲到一个美国的神父,他接受现代科学的理论,否认世界由神创造的说法。那么你怎样看待上帝呢?电视节目的主持人禁不住问道。上帝对我来说,是一种深深爱恋的情感,愿意为之牺牲一切的信仰,如此而已。我很能理解甚至接受他的这种说法。
最初,科学家势单力孤(如哥白尼)的在教会面前提出异议的时候,教会可以简单粗暴的一烧了之。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拿出越来越多的证据,因而变得越来越强大的时候,宗教便无力招架了。这就是为什么宗教在欧洲—也是现代科学的发源地,日渐式微的原因。而与此同时,基督教倒是在非洲、南美洲(结合当地的本土宗教,带有一些巫术色彩)和亚洲的某些地区(包括中国,至少在我教英语的时候,很多来自欧美的同行都是教会派来中国的,他们借教授英语以及同学生接触聊天的机会,也向学生们宣讲“主的福音”,我有好几个同学和朋友就是那个时候开始信奉耶稣的),抢滩掠地迅速扩张。但是不管怎样,随着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宗教肯定会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除非它做出适应性的转变,比如不再试图用神来解释一切,不再试图与科学对抗,而是以某种形式满足人们在信仰方面的需求。
因为,“神”的存在确实有其现实的意义,并且真能解决很多问题,就如同谎言也有其必要性一样,比如圣诞老人。对于10岁以前的孩子来说,圣诞老人就应该是存在的,看着他们兴奋的期待那个白胡子老头实现他们愿望的眼睛,你好意思说:孩子,这些礼物不是那个老头儿送给你的,都是爸爸妈妈用辛辛苦苦赚来的钱给你买的吗?而比这个话题更大是关于对死亡的恐惧,请问谁会忍心跟孩子说:人(或者某个他/她喜欢的猫猫狗狗)死了就是死了,结局要么是腐烂成为其它动物的食物,要么就是烧了化了,如此而已,这是自然界循环的一部分,没有天堂,没有另外一个世界。要知道,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种恐惧可能从此就伴随终生,并无数次在睡前想到这个问题,在恐惧中难以入睡... 如果有了神,有了天堂,或者来生,这种恐惧就会消减很多,人们面对死亡也许就会安详和坦然很多吧...
可怜的我不信任何宗教,当然也包括印度教,但一连三晚都观看祭恒河女神仪式(Aarti,也称作Arati,是印度教徒对神明表示赞美、感恩的一种仪式,据说源自吠陀时期与火有关的概念)的时候,却有些感动。似乎有些前面那个神父说的那种情绪:神,不是万能的,但他/她是我们的情感寄托。我们感谢他/她在那里听我们祈祷,听我们倾述,听我们感恩,听我们赞颂...
对于像我这样的游客来说,每晚举行的仪式或许是感受和欣赏印度风情的好时机;而对于大多数印度教徒来说,这却是他们向恒河女神表达感恩和赞颂之情的神圣时刻。想到这一节,就由不得你不心生敬意。
这也是为什么我第一天拍摄的时候有些紧张的原因,所以拍的东西比较局促;第二天好了很多,但是偏重记录,过于中规中矩;第三天终于拍出了一些心得,也有了几张满意的片子,结果数码伴侣出问题,图片丢了!
下面是一些关于拍摄Aarti的心得:
- 在河边的主台阶上,每晚举行两场Aarti,(你面向恒河的)左手边是由瓦拉纳西市政府资助的,规模较大,有7个祭司同时表演,每晚7点开始;右手边的是由私人资助的,规模较小,有5个祭司表演,每晚6点半开始。大多数人都是直接选择观看规模较大的,我拍摄的也是;
- 只要不踩到祭司的表演台上,在任何角度拍摄都是可以的,但是尽量不要长时间的阻挡身后观众的视线;
- 因为祭司的表演台面向恒河,所以好多人都选择在船上观看整个过程,但如果你的主要目的是拍摄,那就不推荐这种方式了,一是因为距离较远,二是因为船上没法使用三脚架;
- 事实上,每个表演单项,比如举火,祭司都会向4个方向各举一次,所以你在哪个方向拍摄都是无所谓的,所以不必为没有占到某个有利位置而焦虑;
- 拍摄的过程应该尽量低调,对于我们来说它可能只是一场表演,而对当地人,这却是信仰的寄托,这一点总是值得一些尊重的;
- 表演的全程是一个小时的样子,但是最容易出彩的只有两个部分,举烟,和举火。
在瓦拉纳西的最后一天,拍完Aarti仪式,回到酒店,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虽然当晚要乘火车前往萨特那(Satna),但始发时间是23:20分(1062号列车),再考虑到从瓦拉纳西开出的列车从来都是晚点的因素,所以时间很充裕。吃了一顿到印度以来最美的Thali,结账(350卢比*2=700卢比)出来。背着大包走到主路口,打了一辆人力车前往火车站(40卢比)。
火车果然晚点了一个多小时。看来瓦拉纳西真是有魔力啊,所有来到这里的,不管是神、人还是火车,都是来了就不愿意离开...
本篇图片为三天拍摄所得,不依时间顺序排列,而是按照仪式的大致进程予以说明。
01 表演之前,集中放在一旁的银质烛灯,稍后会有专人一一点燃,然后交到祭司手上。
02 恒河边上信徒敬献给恒河女神的花环与烛花灯。
03 摆在祭司前面的小台子,上面都是仪式需要的器皿。
04 仪式即将开始,游客开始聚集,好多游客上船观看。
05 越来越多的船从河上划过来。现在是淡季,所以并不拥挤,如果是旺季的话,最好提早到场。
06 仪式开始,祭司左手摇铃,右手举烟,斜过画面的绳子拴着的是更大的铜铃,由旁人摇动,伴以印度教徒的歌声,所有这些都是在召唤神的注意。
07 祭司手中所持的每一种器皿,都尤其特别的意义,而仪式的程序也颇有玄机,可惜我知道的不多。
08 摆在祭司后面的羽扇和拂尘,总觉得和中国的这两样东西有所关联。
09 冬天,表演开始的时候天就全黑了,如果是夏天,黄昏时刻的表演会更动人心。
10 进入举火的环节。
11 第三天的时候,曾经拍到过画了一圈的片子,可惜数码伴侣坏了,唉。
12 这是站在他和观众之间拍的,只要时间不是很长,不会有人有异议的。
13 这一个台子上,有一幅老人的照片,可能是因为照片中的老人刚刚过世吧,我瞎猜的。
14 开始用羽扇了,是用孔雀翎做的。
15 这个人,颇有神的样貌。
16 拂尘。
17 把花洒向天空。
18 这是第三天丢掉的片子中,唯一一张被玩就回来的,可惜也不是RAW格式了。
19 整个仪式结束。
20 表演结束后,祭司会把一些祭品发放给教众,用手佛一下火,然后在额头上按一下,也是一种对神表达敬意的方式。
To be continued.
下一集:色彩印度(27)· 快乐,以繁殖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