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色彩印度(23)· 开往圣城的列车

标签:
种姓制度圣城原人谢尔盖印度旅游 |
分类: 行走亚洲 |
时间:2009年2月6日
地点:瓦拉纳西(Varanasi, 又称贝拿勒斯,Benares)
当火车第N次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的时候,我坐在敞开的车门中间,开始担心会不会永远也到不了瓦拉纳西了。虽然田野里的油菜花很漂亮,空气清新,可从昨天中午到现在,我已经12个小时没有吃东西了。包里有巧克力,但不想吃。
车厢很空,昨天夜里上车的那些人很快又都下去了,看来这个季节到圣城沐浴的人并不多。我走回自己座位的时候,睡在我下铺的那个外国人已经醒了,光着脚。
"Where are your shoes"?, 我问。
"They took my sandals". 他答
“Who”?
“I don't know".
天哪,看来传言是真的。从前我至少听过两个人说自己的鞋子在火车上被偷了,这也是我从来都买上铺票,然后把鞋子放在车厢顶的风扇上的原因。本来坐过几次火车后,没见什么情况发生,已经有点放松警惕了,看来还真是马虎不得啊。可怜的俄国人希尔盖就这么光着脚去瓦拉纳西了...
列车晚点2个半小时到达瓦拉纳西,虽然很饿,急于吃东西,但还是要把下一站和最后回新德里的车票订好。从站台出来,候车大厅的右手边就是专门给外国人预订车票的售票室。这里说明一下,印度的火车站不象我们国内的车站有专门的出站口,他们的出站和进站都是通过候车大厅的。
售票室里已经有5、6个人在排队了,我要了两张预定表,填好后坐在旁边等。这时进来一个小官员模样的印度人趁着一个人刚刚订完票站起来的空挡,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搞得我们这些排队的人面面相觑。但是没有人表示反对,谁知他这一座就是半个多小时。象我们订票一般都是先要预定表,在排队的时候先填好表,然后尽可能少占用别人的时间。可这位”小官员老兄“似乎根本就没觉得占用别人时间是个问题,他的做法是坐在那里现问车次的时间信息然后再填表最后再掏钱买票,因为他要订三张票,那么这一程序就被他重复了三次!我们这些坐在后面的人彼此之间表达对这种做法的不满却也没有激烈到把他赶走的程度,而这位老兄和接待他的售票员都安之若素,似乎认为这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事实上,这在印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加塞儿“,在人口众多的国家里发生并不奇怪,但是这个售票室里发生的事情,不仅仅是”加塞儿“的问题,而是特权意识,和它后面的,印度独有的种姓制度背景...
那么什么是种姓制度(Caste System)?
根据印度婆罗门的经典《梨俱吠陀》,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於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据此,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等级(瓦尔纳,Varna):
婆罗门:主要是祭祀,神职人员;
刹帝利:主要是王公贵族,武士等;
吠舍:主要是农人和手工业者、商人等;
首陀罗:主要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奴仆,和一些从事服务的人员
那些从事更低等级劳动的人群,如殡葬人员、清道夫、拾荒人、猎人、渔夫等,被称为贱民,不可接触者(untouchable)。
至于种姓制度的产生,学说众多,没有定论,一说是公元前2000-1500年间,身材高大皮肤白皙的雅利安人翻越喜马拉雅山口来到印度大陆,打败了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的当地人,为了保持种族的纯洁杜绝种族之间的通婚,当然也为了便于统治管理,发明了种姓制度。经过3000多年的演化和统治者及神职人员的完善,印度在以上四种等级的基础上又派生出超过2000多个次种姓,这里的次种姓,其实指的是职业。而这种职业是终身世袭的。
虽然,印度独立后,宪法也明文规定废除种姓制度,但是浸淫数千年的传统观念如何在几十年间根除?在大城市这种等级观念的影子还无处不在,更遑论那些偏远地区了。我后来在卡久拉霍乡村参加当地人婚礼的时候,就亲眼看见小孩子们因为某人来自低种姓族群,而对其侮辱欺负。
因为根深蒂固的种姓等级观念,那些所谓”高种姓“族群的人可以心安理得的享受特权,并且对低种姓的人颐指气使驱赶喝骂;而被驱使喝骂的人也逆来顺受视为理所当然。这就给整个国家步入现代社会设下了最大的障碍,因为现代社会最基本、最核心的基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从这一点上看,虽然印度自称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但是它的民主政策能使多少人真正受益,需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而在印度旅行时随处可见的所谓精英族群的自豪感,在我看来本身就带有”高种姓“不知下层疾苦的盲目性,而他们对印度未来的信心,似乎也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因为在一个缺乏平等观念的社会里,谈公德心是不现实的(这个屁股在椅子上一坐就是半个多小时的”小官员“就是明证)。那么,不难想象,一个规模庞大的缺乏公德心的社会,它需要为此而付出的社会成本将会多么的巨大。
终于,在大家刀一般的目光中,他视而不见的离去了。我也终于订好了下面两程的车票。
2月8日:瓦拉纳西(Varanasi)- 萨特那(Satna),车号1062,23:20发车,次日6:45到达,157卢比;
2月20日:詹西(Jhansi)- 瓦拉纳西(New Delhi),车号2919,21:55发车,次日5:00到达,217卢比。
从售票出来,已经是4点多钟了,叫了一辆嘟嘟车,50卢比到已经订好的,位于恒河边上的Alka Hotel。
瓦拉纳西,我终于来了...
01 清晨,列车行驶在雾霭弥漫的北方邦田野上。
02 虽然是冬天,但气温很适宜,大概18、9度的样子。
03 这是我坐的车厢,S-2,就是Sleeper-2。
04 正是油菜花开的季节。
05 说来惭愧,国内那么多油菜花的圣地,一个都没去过。
06 列车进入一个规模较大的车站。
07 名字如图。
08 本来觉得也就是一个普通车站而已,不想一群猴子让它变得特别起来。
09 这些猴子知道列车进站,就意味着食物有了着落。
10 所以从四面八方赶来。
11 有些胆大的直接扒着车窗要。
12 本集中所有田野中的照片都是列车高速行进中拍摄,所以大图的质量并不高。就像某个图片库网站说的,在高速行进的车辆上拍摄的照片请勿上传。当然喽,图片库的有些标准非常可笑。
13 又到了一个小站,偷拍对面列车的乘客。
14 这一个就是明目张胆的拍了。
15 开往圣城的列车...
16 进入另外一个小站,偷拍站台上的圣徒。
17 跟谢尔盖(其实他不叫谢尔盖,我们没有问彼此的名字,我自己瞎编的)借的LP,然后把茶放到上面,加上落满灰尘的Sleeper车厢座椅和旅行包,算是比较典型的印度背包旅行的写照了。
18 画面中心部分是用牛粪晒干的燃料。
19 终于快到瓦拉纳西了。
20 火车快开,我的心已经焦急的沸腾了...
To be continued.
下一集:色彩印度(24)· 圣河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