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葡萄酒产区调查启动的台前幕后

(2009-08-03 17:39:28)
标签:

产区调查

葡萄酒

中国

杂谈

分类: 访谈:专门为好酒歌功颂德

中国葡萄酒产区调查启动的台前幕后

——对话国际葡萄酒大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 李华

 

公元2009年的4月20日下午,在已经举办了六界的国际葡萄酒会议间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华的办公室里,6位葡萄酒学院的研究生和记者窃窃私语着。这次非同寻常的召集,令大家有点突然。正在我们不知所以相互询问的时候,李华进来了。

“建生,我这六位研究生就交给你了,从现在开始,中国葡萄酒产区调查组正式成立”,开门见山的一句话让记者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李华。虽然此前与李华曾经谈过这个话题,没想到会这么快。点了一支烟,李华说道,“通过对中国葡萄酒产区历史、文化、自然条件、企业发展、葡萄种植等全面系统的调查,出版调查专著。我们的产区是到摸清家底、确立风格、树立形象,提升发展水平的时候了。”

会议在30分钟内结束了,一个为时一年、葡萄酒学院、亚洲葡萄酒科技发展中心和食品商杂志联合行动,并由中国酿酒协会、食品协会参与协助的中国葡萄酒产区调查项目被确立。

5月,酿酒葡萄度过了每年一度令果农担惊受怕的晚霜冻害,爬上了架,顺顺溜溜开出了它白色的花朵。“今年会是一个好年份”,对每一个产区来说,平安度过了5月初的黑色周末,就预示着今年会有很多好酒出现。

不用猜,产区的脸上挂满了笑容。循着阳光灿烂的方向,调查组开始了工作。目标:中国每一个可能产生绝世好酒的产区;告诉我们:好酒是怎样酿成的。

为了全面、透彻把握这次调查,记者对李华进行了专访。

中国葡酒脉象:怎一个“乱”字了得

12年的葡萄酒报道,记者的目光和笔触始终关注着国产酒的每一个动静。中国葡萄酒经历了太多的艰难,走了太多的弯路,付出了太多的代价。12年,十大产区相继浮出水面,中国葡萄酒也从半汁走向全汁,产量从几万吨发展到近70万吨。市场发展潜力之大,引来了世界各葡萄酒强国的强力进入。在进口葡萄酒的强力进入下,国产酒看似固若金汤的渠道壁垒、文化壁垒在短短的5年之内,荡然无存。经销商纷纷倒戈,机会资本亦大举进入,进口酒如水银泻地,占据了市场,也占据了消费者的心:进口的就是比国产的好。

记者:我十分荣幸您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我,立马感到自己身上被压上了千斤重担。说实在话,我有点突然,倍感吃力。虽然我们曾有过讨论,但没想到事情进展的这么快,是什么让您加快了立项?

李华:说快也快,说慢也慢。20多年前我归国办学,就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发展中国自己的葡萄与葡萄酒产区。那时候,中国是一张白纸,20多年后已经描绘出了10大产区的蓝图。有了这么多年的发展,立项本身就是这个过程的积淀,快在情理之中。

然而,我们的消费者,我们的经销商,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正是这10大产区支撑着中国葡萄酒在今天的世界葡萄酒版图中成为一个大国。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五和第三,葡萄酒产量居世界第六,葡萄酒的消费量居世界第五。

但是,这只能说明我们发展的很大,离一个葡萄酒强国我们还差得很远。差距不是酿造技术水平,也不是工艺研究,根本就是产区发展十分混乱。因为看好未来,所以就埋头蛮干,全国上下一窝蜂,好听的叫抓住机遇,不好听的叫急功近利。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埋没了产区的独特个性,同样也埋没了葡萄酒的个性。别人有响当当的产区,有响当当的酒,我们没有或者说太少,所以消费者在同等价位下甚至宁可多花钱消费进口酒。眼下这样的局势对国产酒十分不利,尽管我们占据着消费主流,但并不意味着将来的主流就是我们。如你所言,中国的消费选择正在向进口酒倾斜,如果不尽快树立自己的产区品牌,表现自己产区个性,打造自己中国独有的葡萄酒风格,被进口酒取代的结果是可以看得到的。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自己

产地,是世界葡萄酒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葡萄酒领袖企业已经在顺应这个趋势,并在产地经营上先行一步。典型的例子一是长城葡萄酒,一是新天葡萄酒。

长城葡萄酒一直致力于民族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其中国第一支干白、干红的酿造,为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真正以产地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提出,是在中粮酒业整合之后。从“东方美酒”到“地道好酒”,上帝疼爱波尔多/给她好红/我们也有同样的阳光和土壤/同样不缺好年份/好之间没有距离,只有亲密/香是波尔多的/泥土香是中国的,表明了对自身产地的一种高度重视。

新天拥有15万亩基地,开始便将产地概念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葡萄故乡,灿烂阳光”曾经是携产地以令诸侯。中信国安重组之后,更是将产地生态加以聚焦,今年糖酒会以尼雅生态葡萄酒为主题的亮相,充分表明了国产葡萄酒骨干企业对产地意义的理解与诠释。

但是,关于产地的科学基础的论著却一直是个缺失,中国与世界、与消费者的距离因此而越来越大,甚至我们与自己的距离也因此而显得遥远。

记者:中国大部分消费者不懂葡萄酒,更大部分人不了解中国的葡萄酒产区。从业的经销商普遍不看好国产酒,也是因为不了解。产区调查明确行业发展基础,为消费选择和渠道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意义之重大显而易见。

李华:对中国葡萄酒产区的调查,看似一个基础的科研项目,其实是一次国产葡萄酒核心竞争力的资源梳理与整合。

作为世界葡萄酒生产大国,我国葡萄原料已向区域化、基地化、良种化、规范化模式发展。国内较大的葡萄酒生产商们也已在逐步实行新的酿酒葡萄种植模式,形成了产区特色。但是,鉴于我们的国情,目前对我国产区葡萄和葡萄酒进行全方面介绍的书籍很少,没有系统地分析各产区内酿酒葡萄栽培和葡萄酒生产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为了要成为葡萄酒强国,必须对自己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我们的产区基础建设到了怎样的地步?区域化、基地化、良种化、规范化发展模式能否支持和确立产区风格、产品个性?能否支持产区乃至整个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规划、目标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建立在对产区的科学调研基础之上。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为了让世界和我国的葡萄酒生产者和消费者更好的了解中国葡萄酒各产区的特色,对我国的酿酒葡萄栽培区域和区域内的酒厂进行种植方面和酿酒方面的大范围调查,旨在对我国的各个葡萄酒产区进行系统的介绍,力求科学性,收藏性和真实性。这个举措不仅对我国的葡萄酒厂和热爱葡萄酒的消费者大有利益,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整个世界认识中国的葡萄酒,从而了解中国的葡萄酒,进而热爱中国的葡萄酒,这对我国和世界接轨有着深远的意义。

品牌的生命是质量,葡萄酒品牌的生命不仅仅是质量,还有个性。那么什么决定个性?是产区,是生态。葡萄酒的个性是葡萄酒品牌的灵魂,核心竞争力。葡萄酒品牌的竞争力需要产地支撑,中国葡萄酒要立足于世界,更需要产地的坚实发展。从长城和新天来看,老企业已经开始在产地上下功夫,新企业从一开始就立足于产地,这是发展大势。产区建设和发展必须与之相适应。

用科学的标尺丈量产区

2002年记者与李华合作,历时一年多,编著了《中国葡萄酒博览》。虽然首部中国葡萄酒产区论著廓清了产区轮廓,理顺了中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的脉络,去没能给产区一个坚实的科学、客观的表述,诸多遗憾至今令我们耿耿于怀。

李华:那个时候的产区发展才刚刚开始,诸多科学问题还没有被实践所证实,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免不了有许多缺憾。

记者:这次调查将怎样弥补这些缺憾呢?

李华: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方法,调研科学的问题。总之要用科学的标尺丈量产区的每一寸土地。

记者:您前面说中国的产区发展乱,那么调查起来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怎样戡乱,怎样梳理,怎样分析,怎样给出客观、科学地调查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李华:我说的乱,是大家都胡来,乱了方寸。哪些地区适合种葡萄哪些地区不适合,是自然条件早已经决定了的。我们只要根据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找到适合生长的品种和科学的种植方法,根据品种特性与相适应的酿造工艺,就能酿造出完美表现品种特质的葡萄酒。

我们的调查就是将这一科学的过程客观的展现出来。同时为产区提供科学的规划(包括适合酿酒葡萄种植的区域划分、适合该区的葡萄品种选择、与品种相适应的种植修剪、酿造工艺等)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与战略。小到每一寸土地的科学种植,大到产区方向的干预,争取做到中国葡萄酒产区的百科全书。

记者:调查的主要手段和人财物的配置情况如何?

李华:调查组成员的任务,在此之前已经根据他们各自的研究方向和资源情况作了区域划分。他们将严格按照调查规范,采用适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基础资料收集是第一步,第二步实地访问,资料求证,研究分析后再补充或修正,形成各自负责区域的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与求证、统编。

在经费上,学院已经有专项资金支持。但是,我们的资金毕竟有限,还需要募集一部分资助,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

“我的”就是最好的

记者:科学确立产区风格,是产区品牌形成的主要特征。对产区来说,就是核心竞争力的提炼。对产区生产企业来说,也是价值不菲。

李华:这是毋庸质疑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形成产区风格的品牌来说,科学、权威的结论就是信心,就是力量的源泉。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这款酒来自于某某产区,香槟与汽泡酒是最好的事例,产区价值决定了产品价值;这个产区有某某酒庄,某某企业,产区因企业而声名远扬。

产区形成独一无二的风格,通过具体的企业品牌加以生动表现,二者相辅相成。

记者:调查活动的消息一出来,就得到了不少经销商的关注。作为终端王者,经销商从中会得到什么?

李华:经营国产葡萄酒的商机。

具体地说,他们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葡萄酒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前景,这将有助于他们决策。因为我们会传递给他们一个科学的论断,那就是这个产区最适合哪些葡萄的生长,这些产品的风格与特点。而这些又能够传递出哪些企业的产品最能体现产区风格,哪些企业更具有成长性的信息。影响渠道,引导消费,推动中国葡萄酒市场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经销商与生产企业一样都会从中受益。

记者:调查的结果会不会告诉人们,哪里才是中国最好的产区,哪里才有最好的葡萄酒?

李华: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我的回答和以后书本上要表达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我的产区我的酒”表达的就是这样一个宗旨。这是产区的自信,是生产企业的自信,同时也是消费者自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