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总结白皮书年度财经 |
分类: 论坛:道听途说方为好记者 |
第七部分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多品种多品类趋势正在改变着干型酒的单一格局
●注重品质和文化包装,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档化趋势明显
国际权威葡萄酒杂志预测,到2010年中国葡萄酒高中低端的产品结构将呈现倒金字塔形状,50:40:10的结构预想不断刺激着酒商。2007年高端产品的品牌线条逐渐变得清晰可见。长城的华夏葡园A区、星级长城、金色庄园和君顶酒庄酒,构成了长城高端系列的“长城防火墙”;张裕也已用卡斯特酒庄、黄金冰谷、北京爱菲堡和新西兰张裕凯利酒庄完成了高端布局。昌黎、山东、宁夏、甘肃河西走廊不断出现的高端酒庄,正在形成对高端消费人群的瓜分之势。这些酒庄的消费群体虽然小,但是很稳定,并持续增长。由于更加精细地文化挖掘和深度服务,更加专业和专注,赢得了很多葡萄酒爱家的青睐。在一些局部市场,小酒庄的酒更受欢迎,以山西怡园、昌黎朗格斯、华东百利、银川巴格斯等为首的葡萄庄园,在其周边地区对消费者产生着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产品品种更加丰富,干红干白消费结构趋于合理
资料显示,在2007年葡萄酒的产品结构分布中,全汁葡萄酒为主,干型、半干型葡萄酒占总量过50%。在干型葡萄酒中,干红占比80%,干白20%,结构基本趋于合理。
2007年的产品有三个现象值得关注。
一是昌黎夏都葡萄酒厂推出的桃红葡萄酒。顾名思义酒的颜色犹如桃子的红色,介于干红与干白之间,口感柔和,突出葡萄的果香,非常适合于佐餐,盛产地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地区。夏都酒厂以专业生产桃红葡萄酒定位,看重的是差异化产品的市场机会。
其次是冰酒。甘肃祁连传奇冰红冰白可以视作中国冰酒生产的鼻祖。其实祁连冰酒诞生的时间并不长,之所以称其为“鼻祖”,是因为该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按照中国人的饮酒习惯富有创造性地开发了冰酒产品,并获得了国家专利。2007年长白山酒厂推出的寒地冰酒,同样创造性地演绎了冰酒的工艺和技术,获得国家专利,成为一款“只有少数人可以举杯”的奢侈品。在2007年真正将冰酒热推动起来的坚挺力量是张裕的黄金冰谷。
另外还有一个集中的表现就是进口葡萄酒均定位在中高端档次,以卡斯特原装进口葡萄酒为首的洋品牌,对高端市场的红酒目标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通过红酒品鉴会等方式进行市场推广,以获得消费者心目中“高档、品味、专业”的红酒专家形象定位。同时,还将不同产地、不同价格的酒陈列在有影响力的星级酒店、百货商场、俱乐部、私人会所、咖啡厅、茶楼等场所,形成了对高端目标群体的最大辐射。
●酒庄模式发展迅速,君顶、爱菲堡领跑高端
2007年成为中国葡萄酒品牌争相追逐高端产品的高举高打年,国内葡萄酒企业集体向着高端化进军,已整体成型。其中酒庄或者庄园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产品高端载体之一。
2007年6月6日,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开业;9月23日,中粮南王山谷君顶酒庄开业。对于这种超高端酒庄模式,不是指他们的葡萄酒价格高,而是指他们采用的经营模式和所要面对的目标消费群体都显示出超越一般酒庄的思维高度和气魄。比如张裕爱斐堡通过售卖“期酒”的方式进入市场,而酒庄中的商务定制、休闲度假的功能更是为满足高端和超高端商务政务人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两家企业都超越先前酒庄概念本身,而着重挖掘酒庄的深层内涵。例如两家酒庄都将商务、旅游、休闲和培训等功能变为实实在在的现实功能。这表明,行业的领军品牌已经走出了“为酒庄而酒庄”的短期概念营销,转而进攻酒庄概念背后的文化营销和体验营销功能的开发和建设,其整体上代表中国葡萄酒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