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才子佳人两道菜

(2012-01-05 08:58:13)
标签:

美食

分类: 吃吃吃

文/南在南方

看起来,有点像吃人,当然不是,是肉。不过,它叫东坡肉。不知苏东坡活着时候,这菜名是否流传?但如今,已经雅吃全国了,俗吃称为红烧肉。

苏东坡在湖北黄州待过一段时间,大江东去,赤壁已风平浪净,不影响他怀幽,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此词一出,惹得湖北黄州与蒲圻争赤壁所在,后来有了结论,黄州所在为文赤壁,后者为武赤壁,现在,后者更名赤壁市了。

名人效应出来了,其实,东坡给黄州猪肉也做了广告的: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黄州没有抓住这头猪,东坡肉成了苏杭名菜了,每有介绍东坡肉菜谱,在选材上要打一个括号,以金华猪肋肉为佳。

《随园食单》收录饮食品类众多,但袁枚未收东坡肉,其中红煨肉与坛子肉,大体与东坡肉相当。“煨到切成的肉块,烂到不见锋棱上品,而精肉俱化为妙”,许是他觉得东坡肉有辱斯文?

我吃东坡肉已经成人了,当时惊奇了一下,其品状很像老家的焖肉。食之,微有甜味,这与老家焖肉不同,老家在北边,味道单一,简单的咸。

大多人以为东坡肉肥腻,这是个表面现象,是肥,但不腻,因为煮,因为蒸,已经走油抽脂不少。

东坡肉愣是把个重口味的东西,做出了小清新。此东坡之功也。

清朝人杨静亭有首诗:原来肉制贵微炊,火到东坡腻若脂。象眼截痕看不见,啖时举箸烂方知。

如果说真有口水诗,这首名负其实!

东坡肉与出自东坡,是现实主义。而西施舌这菜,纯粹是浪漫主义了。

宋代诗人吕本中有诗:海上凡鱼不识名,百千生命一杯羹。无端更号西施舌,重与儿曹起妄情。

他说是“凡鱼”大约是个误识,是蛤。是什么蛤?有说是文蛤,有说车蛤,似是而非,梁实秋认为西施舌为蛤的“水管”,其实是蛤的肉。他在文章写里:一大碗清汤,浮着一层尖尖的白白的东西,初不知为何物,主人曰是乃西施舌,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软的感觉,尝试之下果然名不虚传,但觉未免唐突西施……

不知为何,世人唐突西施的事情很多,比如有一种太叫做西施犬,紫砂壶里有一种浑圆的造型叫西施乳,同时也是一道菜,宋赵彦卫《云麓漫钞》:“河豚腹胀而斑状甚丑,腹中有白曰讷,最甘肥,吴人甚珍之,目为西施乳。”说的是河豚精巢。

不管如何附会,大抵是“妄情”作祟,跟美人发生联系,有点蠢蠢欲动。不如顾城的纯净:一树一树花/留下果子/我吃果子/只是为了跟花/有点联系……

我的一个朋友说,事情没那么复杂,不过是才子佳人入味多,雅吃俗吃,孔子说,吃不言,吃就是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第四剑
后一篇:手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