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全国开发区及各类园区过多过滥、随意大量圈占土地、严重损害农民权益等突出问题,2003年7月起,国务院作出了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的重大决策。几年来,经过压缩规模和数量、落实四至范围,层层审核,反复整改,大幅度压缩了开发区的数量及规模。全国开发区的数量由整顿前的6866个减至1568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222个、省级开发区1346个),开发区规划面积由3.86万平方公里压缩至9949平方公里。
尽管国家宏观政策严格限制开发区/园区建设,停止新设、升级及扩区,原则上讲,省级以下园区均为非法,但是,开发区及各类园区在各地区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各地发展地方经济的欲望是不能压制的。我们不禁要问,被清理掉的各类开发区/园区去向如何?如雨后春笋不断兴起的各类园区又在采取什么花招以掩人耳目?
哪级政府官员都知道,顶风犯上肯定要丢乌纱帽,但园区项目如果没有合适的名份,推广招商难度大,且开发价值也不高。不能束手就擒,也不能坐以待毙,更不能明知故犯,于是,园区的挂靠、更名之风开始蔓延。
挂靠就是主动向国家级、省级园区示爱,寄人篱下,实际上就是变相的扩区。空间上、行政区划上没有关联性的,只要关系到位,也可以隔空挂靠,这就是时下正流行的一区多园模式。
更名就是被不能再叫园区、开发区了,以躲避上级检查。于是,各类基地、工业走廊、产业带、工业集中区、产业集群等新名词铺天盖地,五花八门,其实就是一类企业集中在一起的地方,跟以前的园区、开发区一个样,只不过不能一次立项、一次批地了,采取了蚂蚁搬家的办法。
(崔元星
国际商务策划师 中国泛地产策划网 0755-2672224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