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中国本土的国产大片发展迅速,投资和票房收益都已有了相当规模。官方透露,2006年全国电影票房超过25亿,比前一年增长25%。这些“大片”在评论界和观众中的反映却绝大多数是负面的,人们普遍批评这些大片一味追求奢华场面和视觉刺激,正在突破人类道德底线,滑向罪恶的深渊。令人痛心的是,策划界也染上了同样的怪病,正在误入以“假大空洋”为核心特征的“大片”时代。
假:国产大片都是清一色的虚构的年代、无缘无故的感情、不伦不类的服装、不合时宜的对白,加上天马行空的高科技手段与美轮美奂的替身(裸替、饭替、马替、武替、光替等),因为“假”,可以不用对历史负责,不用对观众负责。跟大片一样,现在只要有些来头的策划案越来越故作深奥、故弄玄虚,弄得委托方很少能像《皇帝新装》里的小孩敢于说实话的,因为你看不懂就说明你落伍,你听不懂就说明你掉队。
大:演出场面宏大、演职员阵容庞大,以及投入巨大是国产大片的“大”病,当然票房收入也大。策划案也是如此,简直大得离谱,成果版面越来越大,策划的项目越来越大,投资大、占地规模大,策划顾问费也大得惊人,狮子大张口,动辄百万起价,真不知什么人敢投、什么部门敢批地,说来也怪,舍得买单的大傻瓜还真不少,包括大呼上当的大批观众和舍得大出血的大老板。
空:大片的通病是用华丽的包装掩盖“内容苍白、故事牵强”的内在,很多的策划案要么没故事,缺少灵魂,有项目没活动,有硬件没软件,要么胡乱编造故事,抓住芝麻粒大的小事无限放大,小题大做,或者子虚乌有的故事,捕风捉影,什么哪个皇帝来过呀,猪八戒的出生地呀。我曾经接触到一个策划案,说是参照博鳌亚洲论坛搞了一个国际蜜蜂文化节,还申请永久会址,具体地点在海口市某镇某村的某个生产小队,真让人钦佩策划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洋:为了吸引国际眼球,走向国际市场,现在的制片方喜欢用洋职员、洋演员,一心想冲击洋大奖,熊奖啦、狮奖啦什么的,从不把百花啦、金鸡啦放在眼里。策划界的“洋”风也是正鼎盛之际,迎合政府、投资商心理需求,不管机构大小,挂个洋名,请个洋人,通篇的洋概念,时不时夹杂着洋文,所谓的国际流行思路,究竟是否适合中国国情及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就没人关心了。
如果还是拿电影来比,我们希望策划案应该既有斯皮尔伯克的严谨,也要有《泰坦尼克》的浪漫与悲壮,当然,也少不了星爷的无厘头的忍俊不禁,而不是《无极》无聊之极,《黄金甲》的满篇都是“黄金假”。
(崔元星
国际商务策划师 中国泛地产策划网 0755-26722240)